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8期 ID: 157158

[ 陈冬梅 文选 ]   

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 陈冬梅

  面对俯拾皆是的作文素材,学生却喟叹无材料可写。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懂得如何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精心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显得至关重要。
  一.指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积累家庭生活方面的素材
  生活像一幅立体的画,画中有美好的事物折射出的明媚的阳光;生活像一本五彩的书,里面有亲情的关爱、朋友的守信、同学的宽容……家庭生活是学生赖于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教会学生认真去观察,就会发现生活彩虹般的多彩。
  素材例说一:六月的一个星期天,气温高达35℃。我一人在家温习功课。已是上午十时,太阳炙烤大地。这时,突然想起爷爷早晨从市场买回来的西瓜。于是,将西瓜在清水里冲洗了几下,用力剖开,声音脆生生的,凭着生活的经验,这瓜一定很甜。我美滋滋地啃着,舒展的眉头忽然紧锁起来,因为想到爷爷还在田头辛勤劳作。便捧起半只西瓜,带上一把汤匙,匆匆来到田头。爷爷见孙女送西瓜来了,黝黑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这是我的学生在“作文素材”中的一段叙述。一个星期后,笔者以《爱,就在我身边》为题,要求学生自由作文。然而,正是这位送西瓜的学生,却觉得无从写起。于是,笔者让她回忆一下那次暑天送瓜的事,这位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平凡的小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主题——爱,就在我们的身边。
  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就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把平时看似平凡的小事整理在“作文素材”笔记本上,并经常去翻阅,去回味。只有养成这种积累的习惯,才会在写作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二.指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积累个人生活方面的素材
  素材的积累一要靠发现,二要靠思考。这里,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去关注自我生活,思考生活中的道理。从而,让学生以童真的目光去观察,以童真的心灵去思索,以童真的语言去表达。只有如此,素材的积累才能彰显自我,体现童真。
  素材例说二: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睡到七点钟才起床。漱洗完毕,便到厨房进餐。早餐的菜很单调,一碟咸菜,还有一碟咸蛋。那刀切的咸蛋黄白分明,我最喜欢吃蛋黄。奶奶呢,最喜欢吃酸溜溜的咸菜。我对奶奶说:“奶奶,你为什么不吃咸蛋呢?”奶奶笑眯眯地说:“咸菜又酸又香,口味好。”我便夹了几根咸菜,刚送到嘴边,一股酸味呛得我直摇头。于是,我挑了几块蛋黄,一顿早饭终于吃完了。我看着碟子里原先黄白分明的咸蛋,顷刻,成了一块块蛋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我离开了厨房。几分钟后,等我再进厨房取手表的时候,盘子里的蛋白已经荡然无存,莫非奶奶又果真喜欢吃蛋白……
  此类素材在生活中习以为常,但给我们的思索却不少。其一,奶奶真的只喜欢吃酸溜溜的咸菜吗?其二,奶奶为什么要把咸蛋留给“我”吃?其三,奶奶果真喜欢吃蛋白吗?其四,“我”仅挑蛋黄吃,那留下的蛋白怎么办呢?这里,有奶奶对“我”的关爱,有奶奶对食物的珍惜,还有“我”的偏爱甚至自私。平时,只有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素材的积累才会体现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学生运用素材时才会“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积累社会生活方面的素材
  当今社会正逢太平盛世,社会进步,百姓和乐,亲情、友情、同学情、邻里情如一串串爆竹红,竞相开放。这是一个让人骄傲的时代,一个让人震撼的时代,一个让人铭记的时代。因此,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既是丰富写作素材的好方法,又是扩大学生视野的必由之路。
  素材例说三。2010年西南大旱袭来,云南灾区的一所希望小学因得到外界帮助,每个孩子每天可以领到一瓶矿泉水,当大家都认为孩子们会痛痛快快地把水喝下去时,学校的调查却出乎所有人的意外:每个孩子的课桌里都存放着4到5瓶矿泉水。老师问一个刚满10岁的小学生,那孩子吐出了一句稚嫩的话语:“我想把水存起来,留给爸爸妈妈喝。”老师又问其他小朋友:“这么少量的水,你们又怎么能解渴呢?”几乎都是同样的回答:“在非常渴的时候,喝那么一小口,其余时间尽量忍着……”
  无论是汶川大地震背小妹妹的哥哥,还是今天这一瓶水的故事,都让人读懂了文明社会那温馨的爱。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重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报杂志,搜集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感人材料。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又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四.指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积累个人成长方面的素材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指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在司空见惯中发现美丽,在丰富多彩中留下回忆,这无论对于素材的积累,还是对于学生情感的积淀,都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
  素材例说四。“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有时感到很自卑。我好想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玩耍,可是,我没有勇气。因此,我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去年学校调来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那甜甜的笑脸,柔柔的声音,总是给人一种柔和温馨的感觉。我清楚地记得她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情形……面对她的提问,我鼓足勇气回答;面对她的解读,我聚精会神倾听;面对她的指点,我循序渐进努力……她对我的每一点进步总是投来赞许的目光。从此,课堂上总是有我的积极发言,操场上总是有我的活跃的身影。
  这则素材启示我们:只有精心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校园生活,细心把握情感律动,学生才会细腻地描述精彩的生活。
  五.指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积累细节方面的素材
  生活既丰富多彩,又变化万千。在诸多变化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因为生动传神的细节彰显了人物的特点以及事物间的区分度。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1,有一位同学在习作《我的班主任》中写了这么一个细节: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原来是冯老师。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
  这里,综合了动作、神态方面的细节,惟妙惟肖地再现了老师关爱学生那动人的瞬间。可见,指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就要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或者是事件、景物的细微之处。如,素材例说五。我从小喜欢读书。一本新书到手,总是先从中间展开,把头埋进去,深深地吸一口气,闻一闻印刷油墨的味道,然后才静下心来仔细地读第一页。
  这则素材道出了“我”喜爱书、酷爱读书的细节。当然,并不是提倡大家都去闻一下油墨的味道,而是提倡用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生活正是由无数的细节组成的。如果能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把握好、演绎好,那么每一天的生活都将是充实而富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科学引导学生面对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积累素材,才能从源头上根除学生写作素材匮乏的现象。
  
  陈冬梅,教师,现居江苏海门。

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