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术课是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之一。笔者多年从事农村初级中学的美术教育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写出来与同仁共享。我的做法是:
一.建立美术资料文档,激发审美情趣。每学期始,我要求同学们搜集旧的挂历、明信片、报纸版头、张贴画、学生美术作业等图画资料,分门别类装订成册,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在美术课上指导学生鉴赏。学生通过互动比较,既了解了这些美术作品的主题意旨,又培养了审美情趣。记得有一次,我把搜集的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拿到班上给学生鉴赏,从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非常喜爱这幅画,看到同学们飞扬的激情,我顺势问:“从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张强同学站起来说:“这匹马昂首挺胸,扬蹄奋飞,全身充满活力!”任亚斌同学插话说:“它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于是,我评价道:“你们不但观察到了此画的表象,而且体会到了作品的内含寓意,鉴赏力不错。其实,作者创作这幅画时,正值国难当头,为了激发国人奋起自强的抗日热情,他挥毫泼墨,抒发情怀!徐悲鸿的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正好体现了这种画风。”同学们互相交流后我就布置作业,要求用水墨临摹这幅名画。在同学们展纸、握笔、兴致勃勃画起来的时候,我发现一位同学不得法,我说:“注意整体布局,体现出马的腾蹄跃动,特别要处理好奔展的后腿,同时要恰当地处理好明暗度,马的额、肩、臀要明亮,嘴、腹、胯要昏暗。”通过指导,他的作品在学校宣传栏里展览时受到师生的好评。
二.建立美术作业文档,激发创作情趣。从七年级开始,我把学生的美术习作纳入教学资源,选出特优作品,在各班进行讲评,评优奖优。除学生本人的作品外,建立年级优秀美术作品文档,激发学生创作情趣,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法。让学生珍藏自己的习作,欣赏同学的作品,既贴近实际又贴近生活,既培养了兴趣又激发了情趣。2001届九(2)班学生曹云月的美术课堂作业《梅花》,古朴俊逸,雍容典雅,同学们欣赏后评价不错,在学校第五届书法美术作品展览中荣获一等奖,连同其他几位同学的同题作品收编在我的九年级美术作品集中。每次,当我在别的班讲解这幅作品时,由于是校友的作品,拉近了距离,有亲切感,有超越的欲望。因此,同学们临摹的劲头十足。我顺势吟咏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点明了作品的主旨。
三.建立美术标本文档,激发创造情趣。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美术馆,让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美术标本,设计创作,既可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胸怀,又可以激发创造情趣。春天到了,百花争妍,我带同学们春游赏花,从绿叶到花朵,从花蕾到花蕊,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绘。一年四季,可树木,可花草,可山水;可太阳,可星星,可云朵。仰观都是,俯拾皆有,为每个同学建立美术标本文档。如此之举,收获良多。
四.建立美术家乡文档,激发怀乡情趣。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把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作为写生对象,让学生临摹,专题建立家乡美术作品集。家乡的八宝山、苦水河、宋代武举城遗址、桥梁、公路、农田、牛羊等等都是家乡现成的美术画,笔者引导学生把家乡的这些标志性景观用美术的眼光和笔法记录在册,这样,不但使学生关注了家乡,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五.建立美术校园文档,激发学习情趣。校园是师生的精神家园,是师生学习和工作的地方。让身边最熟悉的东西进入美术课堂,唤醒同学们的学习欲望,也是美术课的份内事。一是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美术作业展览,将优秀作品装订保存;二是将校园内的宣传板报描摹保存;三是搜集整理学生手抄报;四是搜集整理影集;五是品评临摹各种书籍封面和插图;六是关注和积累各式各类广告;七是整理学生的手工制作。
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对新农村未来的建设者至关重要,我们要“站在明天看今天”,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懈努力。
张学武,教师,现居甘肃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