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倡导每一所学校在结合自身的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去创建富有学校特色的各项制度文化,最大程度的去发挥其教育作用。经过这几年的学习与实践,我校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以飨读者。
一.学校文化建设:着力建设制度文化、科研文化和班级文化
(一)以人为本,删繁就简,建设规范严明的制度文化
我们的制度文化建设,以规范化为核心,以被广大师生员工广泛认同为目标,要把学校文化中的核心理念细化成操作性更强、激励性更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要让教职员工至少做到两条:一是坚持质量标准,二是明确职责范围,实现奖金条例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适应学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本学期,我们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背景下,将参照海门中学有关条例的修改办法,结合自身实际,修订《班主任工作职责及奖励方法》、《“青蓝工程”建设考核奖励方案》、《备课组活动管理要求和奖励方法》、《学科教研组发展规划》、《教师发展规划》等相关条例。我们相信,学校一旦建设起规范严明的制度文化,必定给学校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管理制度就将不再成为师生的精神束缚而变成激励的力量,学校也将向着更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全员参与、注重实践,建设四重内涵的科研文化
学校科研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提高学校品位,展示学校独特形象、凝聚学校成员心志、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能源。我们以课题的管理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设为支持,以制度建设为保证积极构建四重内涵的科研文化,即“战略——策略文化”,催生校园文化的科研力量,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研究,形成“人人在思考,人人在研究”的浓厚科研氛围,最终使每一位教师“科研自觉”;“学习——学术文化”,夯实科研文化的奠基工程,使教师走上校本科研自主创新之路,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形成学校特色;“教学——教研文化”,积极编制校本课题指南,构建学校大课题下的课题分级体系,设计《课题体系图》和《课题执行方案》,让老师能够清晰看出每个课题在学校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自身的实际工作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教师选题和组建课题组和参与课题研究;“制度——机制文化”,提高科研文化的导向功能,推进科研文化制度建设,将教育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注重教育理念与行为的统一,教育理想和现实的对接。
(三)周密安排,精心策划,建设文明向上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建设文明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学期,各班要制订或完善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创设班徽,确立班歌,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总之:班级文化的建设就是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学生时刻受到身边的同伴的激励”。
二.学科项目建设:同心协力,争强创优,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科项目
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科项目有助于引导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成长,更有助于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本学期,我校根据市局下达的学科建设重点攻坚项目,要求各学科组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通读《课程标准》,进行认真有效地校本研修,教务处要求各学科教师要逐步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以让“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高效、扎实、具体落实教育局在暑期会议精神。
语文学科:
积极探讨习作课程的操作,各年级通过集体备课,预设了一学期的作文训练方案,例如初一年级的习作课程设置了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大作文课程和以训练描写能力为主的小作文,切实有效的去提高初一学生的写作能力。
数学学科:
切实抓好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的题库建设,提高训练的时效性;以社团课为载体,有主题的开展活动,坚持基础性、趣味性、灵活性;各年级备课组精心打造同步变式训练题,量少质高;备课组集体讨论、操作《学程导航》、《自主检测》的修改与增减工作;切实抓好预习和检测工作和切实抓好典型错题的再练习。
英语学科:
(一)听读训练策略:1、教师必须使用英语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英语元素;2、充分利用早读课、阅读课组织学生朗读背诵优秀语句;3、坚持每周一次的听力测试;4、要求学生在家充分利用教辅和传媒来提高英语素养。
(二)口语训练策略:1、建立班级新闻发言人制度,每天向全班同学英语介绍校园新闻;2、学生每周掌握一句英语谚语;3、将口语训练融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4、利用社团课、阅读课,交流阅读感言;5、建立有力的考核机制,将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三)课外阅读方案:1、教师通读丛书,做好GATE角色2、规定阅读时间,要求学生每天在课外选用15分钟阅读课外书,定期进行阅读交流会;3、利用阅读课进行交流型阅读、拼图式阅读、问答式阅读;4、进行阶段性的阅读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
物理学科:
物理学科就“物理思维方法的指导与研究”进行攻坚,从六个方面进行指导和研究:1、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2、帮助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说,来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3、帮助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4、帮助学生分析信息,归纳结论,来发展学生的收敛思维;5、颠倒时空,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6、加强“物”,“理”结合,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化学学科:
任务驱动型预习:1、阅读:要求逐字逐句、边读边写体会,重在理解;2、多思: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补旧:温故知新,为新课做铺垫;4试做:试做习题将使预习效果更好。此外,还应做好复习课的预习自习,讲评课的预习自习。
历史学科的学习小组建构采取四个阶段的运作:1、确定学习目标;2、组内合作学习;3、组际交流反馈;4、注重效果评价。微型主题研究以老师的提问、讨论的组织、历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和快乐教学为主。
三.社团活动推进:深度开发、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在总结与完善上学年社团活动开展过程得与失的基础上,本学期的社团活动将完善社团管理机制,规范社团项目流程,拓展社团参与深度与广度,使其成为学生自主研究的天地,教师指导项目的场所,让社团真正成为营造学习型校园的载体,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二)组织方式:采取“教师个人申报——学校讨论确定开设课目——各班学生根据学校确定的社团活动项目填报——确定社团活动的地点及任课教师名单”这一流程。
(三)特色科目:在探究学科学习与社团活动、竞赛活动与社团活动、团委活动与社团活动及学校大型活动与社团活动的关系上,本学期推出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如初一年级的《集邮俱乐部》、《“我形我塑”舞蹈队》、《“韵律”健美操队》、《电脑组装》;初二年级的《英语课本剧》、《张謇与海门历史》、《机器人制作》、《电脑动画FLASH制作》、《能仁管乐队》;初三年级组的《阅读课目的阅读与欣赏》、《世界风云——时政要闻及评点》、《历史上的本周》。此外教务处不断总结,利用本校教师的资源,积极探索一些诸如《校园理财CEO》之类等新型的社团活动课。
(四)保障措施:为使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效地进行社会实践,发现自己的特长,展现自我特质,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1、社团指导老师及时制定好计划和教学内容;内容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杜绝教学中的随意性;2、社团活动将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分班,打破原有的班级编排,真正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3、每个社团设立指导教师和社长,并明确指导教师及社长职责(见附表1、2);4、学校建立社团活动领导小组和专项督查小组,对社团活动过程进行全程管理;5、社团指导老师要认真备课,学校把社团课的备课作为一个重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任何教师一律不得将社团课挪作它用,如有违反将严肃处理。
(五)多元评价:教务处将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制度,期中期末对任课教师进行备课笔记检查、学生问卷调查,对考核优秀的任课教师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教师限期整改,并在月考核中加以体现,年度考核一律不得评优;本学期学校将向上级、兄弟学校、家长开展社团活动展示周并评选出社团活动之星,对获奖的社团给予一定的奖励。
何波,教师,现居江苏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