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引人注目的中年女作家,读其作品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磅礴的气势在鼓动着你,让你心潮起伏,难以平静,给你勇气给你力量。甚至让人怀疑这不是出自一个女性之手。
看看她人生中的这段经历吧:毕淑敏17岁就离开北京到西藏当兵,在经过11年藏北高原的风雨磨砺后,转业回到北京,在日子刚刚稳定之后,又拿起笔开始艰难的文学之路的跋涉。一个年仅十七岁,生命正处于如花季节的少女,在海拔几千米的世界屋脊上一呆就是十一年,这样的经历对一个人的生命意味着什么。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审美经验、人格气质、思想修养等等,在文章里是绝难隐藏掩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品是作家人格观念的再现,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她的每一篇作品中都渗透着昆仑山的冷峻和对人生的豁达,深深地烙上那种特殊环境给予生命真正内涵的烙印。
一.坚强乐观的生命观
正如作者所说的,“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无法想象在那样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人自身的生命力是何等软弱!”在毕淑敏的作品中有大量的篇幅记叙了这种读之令人惊心动魄的关于死亡的片段。你看,昆仑山的头一个夜晚,老兵们不断地问新兵,有了吗?而这“有”的那种东西,便是“高原反应”,它让死神在每一夜都蜷伏在昆仑山上战士的枕头边。它“会让你的口鼻像螃蟹似地冒出粉红色的泡沫;皮肤泛出紫蓝的网纹。最后你丢掉所有的体温,成为冰山的一部分”。(《昆仑之眠》)看到这些,让人油然而生生命如草芥般脆弱的悲哀。对于死亡,一般来说,人们是感到恐惧的。而这位曾经经历了昆仑山的砥砺和洗礼的人,对人生、对生命也因此有了属于自己的更加达观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不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每活一天,就是向死亡逼近一天。既然死亡与我们是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我们要面对这个现实,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存在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她告诉人们要常常“提醒幸福”。“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因为习惯了提醒的我们,常常生活在恐惧中,我们常常是在经历了一个“困难”之后,就惶恐地等待下一个困难的到来。而事实上,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但我们却很少能感觉得到。为什么呢?因为多数人不擅长“珍惜”现在的幸福。因此毕淑敏让读者提醒幸福,生命这么美好,时光这么美妙,相信总有触动心弦的幸福和快乐感染着你。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毕淑敏就是这样乐观地对待人生,她坚定地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信念,朝幸福的方向去努力,幸福就会传递得更远、更广。
二.睿智成熟的女性观
作为女人,她常常以女性的细腻和敏感来感悟生活,挖掘女性,审视女性自身所走过的道路,以更理智更成熟的态度诉说对女性命运的关爱与思索。《校门口的红跑车》讲述的是一位具有“魔鬼身材”的女大学生情感经历中的惨痛教训。这一教训的深刻之处就是告诉女性:越是美好的资源,越是要珍惜。女人,要学会捍卫我们的尊严。在《寻觅优秀的女人》中,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毕淑敏给优秀女人下了这样的定义:“优秀的女人首要该是善良,其次是智慧,还有勇气和美丽”,她把善良排在首位,是因为女人的善良是人类温情的源泉。她把智慧排在第二位是因为女人比男人更需要智慧。女人是一种脆弱柔软的动物,而智慧就是优秀女人的贴身黄金软甲,女人们保护了自己才能救别人。勇气排在第三位是因为在这个地球上,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战争依然激烈,女人依靠苦苦竞争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毕淑敏把美丽也算上,但何为美丽她有自己独特的论断:“美丽的女人首先是和谐的,包括面容的和谐和身体灵魂的和谐。其次是柔和的,像清风给世界万物以潜移默化的温馨。美丽的女人应该是持久的,她少年时要像露水一样纯洁,青年时象白桦一样蓬勃,中年时象麦穗一样端庄,老年时象河流的入海口,舒缓而磅礴!”因此美丽的女人要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因为时间可以使女人从单纯走向深邃,从幼稚走向成熟,也可以使女人从优雅走向庸俗,从天真走向刻薄!
毕淑敏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给女性朋友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修养课,让她们在欣赏优秀的同性之时也开始审视自己的价值定位,让“争取成为优秀的女人”成为女性朋友人生中最有意义的选择。
三.直面人生的真实观
毕淑敏的真实是从里到外的真实,彻彻底底的真实。《向红柳忏悔》是她自我解剖反思自己过错的一篇文章,回忆三十年前她在西藏阿里当兵时为了烧火做饭,曾听从司务长的命令,参加了砍伐红柳的队伍。红柳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能够固住流沙。可现在,“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有时深夜,“会看着自己的手,觉得上面有绿色的血迹。无论我们曾经有多少神圣的理由,今天都要向红柳忏悔”。这些发自肺腑的语言,展示出作者真实的人格魅力,不是找足够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而从内心向红柳忏悔,可见她内心活得多么坦荡而真实!在《素面朝天》中,她坦诚地说:“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直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如果世间少一些过度修饰,多一些坦率和直诚,多一些以书为伍、以善良正直真诚为伴的女人,相信我们的世界会更美丽!
四.崇高博爱的情感观
毕淑敏的作品处处闪耀爱的光芒,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都沉浸其中。作家认为:“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爱一桩事业,就呕心沥血。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这就是作家执著的爱,博大的爱。作为晚辈,她是尽职尽责的儿女,她不断地用自身的体会告诉读者:抓紧时间尽孝,趁父母健在的光阴。她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这个孩子大学毕业后,还要靠母亲卖血钱坚持读研究生;她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在作者看来,作为晚辈,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
五.豁达明智的婚姻观
毕淑敏是一位充满智慧之人,在婚姻、幸福等人类重大的问题上,都有超出常人的感悟。每每让人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触。《成千上万个丈夫》中毕淑敏告诉人们,当你在选择另一半时,并不是唯一,即使非常幸运地选到了“唯一”,“也不可放任自流。‘唯一’不是终生的平安保险单,而是需要养护需要滋润需要施肥需要精心呵护的鲜活生物”。毕淑敏的话给那些认为找到了“唯一”就大功告成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在散文《婚姻鞋》中,她把婚姻比做鞋,得出这样的结论:“削足适履是一种愚人的残酷,郑人买履是一种智者的迂腐,步履艰难时,鞋与脚要精诚团结,平步青云时切不要将鞋抛弃……当然,鞋比脚贵重。当鞋确定伤害了脚,我们不妨赤脚赶路!”寥寥数语道出了她的婚姻观,豁达而明智。
毕淑敏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因此往往在常人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她却总能点石成金,挖掘出蕴涵着生命底蕴的特质。她勤于思索、善于发现,用她的一颗爱心、赤诚之心执著地追求和讴歌真、善、美,敏锐地捕捉人间的友爱和温情。她以独特的审美经验、文化心理和思想修养,全身心地探究、追寻、叩问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她的文章所传达的思想、观念总会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使读者在感慨之余重新审视自己,感悟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毕淑敏.毕淑敏文集.群众出版社,1996.
[2]王颖超.谈毕淑敏散文对生命本质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2009.(1):31-32
[3]彭彦录.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意识〔J〕.理论观察,2005,(3):62-63.
[4]黄勇.温情主旨与清馨哲理———毕淑敏散文的精神内涵.襄樊学院学报,2007,(28): 48-51.
[5]李清.以小见大弦外余音———毕淑敏散文赏读〔J〕.当代作家评,1997,(1): 88-90.
周学芳,浙江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