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当明确了教学的性质、目标和内容之后,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必须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方法。阅读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和学生为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双边活动的方式,它是联系阅读教学活动中诸因素的纽带。在教师、学生、阅读教材和阅读教学方法这些基本要素中,阅读教学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宋代朱熹就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应当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方法是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研究阅读教学方法,必须明确阅读教学方法的客观依据。阅读教学方法必须符合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
一.阅读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整个社会的和教学的客观实际及其要求在教学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则是教学思想的体现。任何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自觉不自觉地受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支配。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支配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比较符合教学的实际,反之则不然。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归根结底就是教学思想的改革,教学思想的变革也必然引起教学方法的变革。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持“教懂”、“学懂”观念者,必然在阅读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讲述、轻自悟,重课内、轻课外,重教法、轻学法;持“教会”、“学会”观念者,必然注重于智力的开发,注重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想使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符合客观实际和时代的需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
二.阅读教学方法取决于阅读教学性质
阅读教学是以文本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认识水平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既是关于“阅读”的活动,又是一种“教学”的活动。作为“阅读”活动,它是大脑对经由视觉摄入语言符号进行感知、理解,获得意义,同时进行情感和语言实践活动的复杂过程。因此阅读教学的方法应能促使阅读者“进行感知、理解,获得意义,同时进行情感和语言实践活动”。从这样的特点出发,阅、读、思、悟、用等就成为主要的阅读方法。而作为“教学”活动,阅读教学无疑应包括教师的教读与学生的学读两个方面,阅读教学法应是教读法和学读法的统一,应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因此,无论是学法的指导与实践,还是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抑或学法运用中的教法指导,以及教法指导下的学法运用,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附教法于学法之表,两者无不贯穿着这种统一,同时,教读法与学读法是阅读教学方法中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不仅辩证统一在同一个整体系统中,而且辩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从阅读教学的性质出发,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重视教师如何教的方法,更需要重视如何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阅读教学方法取决于阅读教学目标
就阅读教学整体而言,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是为阅读教学目标服务的。例如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因此,注入式的讲授就成为传统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现代阅读教学强调培养能力,因此,导读法便得到了肯定。就不同课文的阅读教学而言,由于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不尽相同,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例如教某篇文言文,如果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特点,那么采用的将主要是比较法、练习法等系统整理知识并加以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如果需要同时完成几个教学任务,那么就往往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再辅以其他教学方法。就不同教师而言,教学目的不同,教学方法也不相同。例如同是教读一篇小说,一位教师意在传授文学知识,于是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典型环境,一讲到底,学生则忙于记名词术语,被动听讲;一位教师重在培养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情节、环境及主题的过程中,培养辨析词语、朗读、复述、分析概括和思考想象的能力,进而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于是,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有朗读法、复述法、讨论法等,学生思维就比较积极。可见阅读教学目的对阅读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阅读教学方法取决于阅读教学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依据具体教学内容来选定适当的教学方法。阅读知识教学多采用讲授法,阅读能力训练多采用练习法,阅读态度培养多采用诱导法。即使同是一篇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因文制宜,而不能固定化、程式化。例如,诗歌、散文的教学多采用朗读法,小说、议论文的教学多采用讲析法,文言文的教学多采用串讲法、评点法。
五.阅读教学方法取决于阅读教学对象
阅读教学方法又一个重要依据是阅读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学生的年龄不同,其心理特点也不尽相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认知有一个发生、发展过程:0-2岁,是感知运算阶段;2-7岁是前运算阶段;7-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在具体情境中进行逻辑运算,开始出现依靠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知逻辑关系的思维能力;12-15岁,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可以进行形式命题的运算,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不断发展,能掌握各种科学概念和基本规律。因此,中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小学应有所不同。中学的低年级与高年级,即使采用同一类型的教学方法,其具体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如对认识尚示成熟的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单纯运用讲授法,不把新教材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一味要求他们记住零星的知识,是很容易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后果的。具体地说,阅读教学方法既要合乎学生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也要合乎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
阅读教学方法要合乎学生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阅读作为一种认知的实践活动,学生不通过自身一系列的积极劳动,认识不会提高,语言也难以被理解和吸收。所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认识过程的规律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阅读——提高——再阅读——再提高的过程。现代阅读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由感觉到知觉,再形成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由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体等,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也是学生阅读渐进、深化的过程。
阅读教学方法要合乎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阅读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评赏、借鉴书面语言的过程。但语言不是轻易能学好的,只有遵循客观规律,严格训练,苦下功夫,才能提高。阅读首先要接触语言材料,认识语言现象;其次,要通过对这种语言现象的分析、比较,得出其中规律,使之形成比较系统的语言知识,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阅读课文;两次,就是反复练习,使语言知识得以巩固,并转化为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认识语言――分析语言――借鉴语言的过程。
王进,教师,现居湖北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