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找到学生阅读的突破口呢?我们不妨从句间关系入手,通过理清复句与复句、句群与句群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进而快速、高效、准确地整理出文章思路,归纳文章主旨,从而打通一条快捷高效的阅读之路。
一.句间关系的类别和表意
1.根据复句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正反、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别,而这些类别根据其表意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联合型和偏正型两类,联合型包括并列、承接、递进、选择四类,偏正型包括正反、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总分、目的等类别。在联合型的四类中,其分句间的关系一般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不同分句的意义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其分句间的意义需综合并列;顾名思义,偏正型复句中的分句有主次轻重之分,其复句的表意以“正”为主,一般情况下,正反复句偏在“正”,转折复句偏在“折”,因果复句偏在“果”,假设复句偏在“果”,解说、总分复句偏在“总”,目的复句偏在为实现目的的“行为”,条件复句可分为有条件复句和无条件复句两种,前者强调“条件”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的是无条件的“结果”。
2.句群是由单句或复句构成的,以句号、叹号或问号等标点为标志,句群的类别和复句一样,也分并列、承接、递进、选择、正反、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别,其类别之间的表意判断也和复句一样。
3.复句或句群中不同类别之间的句子,在文中是以语序关系组合在一起的,语段中常常出现表复句或句群逻辑关系的标志词,这些标志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别复句或句群的类别和类别之间的关系。
①复句或句群常用的关联词,如:虽然——但是——由于——因此。
②语段中常出现的表逻辑关系的关键词,如:“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另外”等表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等表结论的分总关系,“例如、所谓”表解说关系。
③表不同关系的标点符号,如“:”表总分或解说关系,“;”表并列关系。
二.句间关系在语文阅读中的运用
明确了句间关系的类别和不同类别之间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阅读文章,准确归纳段意,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并进而归纳文章的主旨。
1.快速阅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现代文阅读教学和现代文阅读解答,往往要求学生在初读时就快速浏览文章,感知大意,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较高的快速阅读能力和感知能力,而这恰恰是许多学生所不具备并为之头痛的地方,但如果明了了句间关系,初读时就可以一目十行,重点关注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至于让学生一头雾水,主次不明;还可以依据句间关系实行跳读,对不影响理解文章大意的偏正型句子中属“偏”的语句和段落忽略不读,例如总分关系中的分说部分,解说关系中的解说部分等。
2.准确归纳段意,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了句子的类型和类别及不同类别句子表意的重点,阅读文章时就可以去粗取精,去次存主,去“偏”留“正”,抓住于文段的主要信息,快速准确地归纳出文章各个自然段的大意,进而用同样的方式把各自然段的大意归并整合,理清思路,分层划段,整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3.明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答题区域。
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指的是开头与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之间的关系,主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有前后照应的关系,这是理清思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答题时确定答题区域的需要。我们在明了文章段落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再用句子类别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便一目了然了。
4.探究文章主旨及写作意图。
分析思路,理清结构,都不是阅读的最终意图,而是为了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文章主旨,挖掘写作意图。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文章的主旨和写作背景就不难理解了。
运用句间关系帮助解读文章,关键是熟练掌握复句、句群的类别及各类别表意的重点,并从一开始就在粗读和精读的过程中运用这种关系,达到快速阅读,把握段落层次及其关系,明确文章主旨的目的。
田产东,田产权,湖北远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