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欣赏,在作文指导中具有架桥铺路的作用。既然是范文,那么,无论是内容与形式,都值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领略其中的趣味。因此,配合作文指导,教师精心选择范文,并作适当的评点,让学生在教师的点评中得到启发,在师生互动中获得教益,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强化学生的模仿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将是一种灵思闪现、情感体验。
一.结合课内阅读进行范文欣赏
在作文指导中,人们往往忽视课内阅读的作用。其实,结合课内阅读进行范文欣赏,学生不仅能更有效地把握写作的技法,而且还会产生新的感悟。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习作《猫》。笔者发现学生对猫捉老鼠的特点把握不准,描写不力。于是,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课《金蝉脱壳》中有关金蝉脱壳过程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描写具体必须注意两点:其一,观察要有序,或由先到后,或由远及近,或由整体到局部;其二,描叙要抓住特点,运用恰当的动词来表达最精要的内容。例,文中写金蝉脱壳的过程,用“先”“接着”“最有趣的是”等词语既有条不紊地写出了它的脱壳过程,又突出了最精要的部分,那就是蝉尾出壳的情景。这里,作者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而是重点突出,引人入胜。请看文中描写:
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着,伸着。蝉儿把它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在引导学生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动词,并借助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展开丰富的空间想像,领悟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具体的。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演示,那么效果更佳。
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对猫捉老鼠的细节描写心领神会。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会捉老鼠的猫是不大叫的。猫在捉老鼠时,首先伏下,盯住老鼠,像老虎捕猎时一样,伺机扑击。当老鼠靠近时,猫就猛扑上去,一口将老鼠咬住,然后寻找合适的地方饱餐一顿……最有趣的是洞口捕鼠。它会很耐心地伏在不远处,密切注视着洞口。当老鼠再次出洞时,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老鼠活活逮住。
小作者之所以能写得如此形象而生动,得益于细致的观察与细腻的描写。尤其是动词的妙用,再现了猫的机智与勇敢的特点。这种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是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结合课外阅读进行范文欣赏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在当今文化繁荣的时代,课外阅读的领域更加宽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滋补孱弱的病体。
如今,电话已延伸到千家万户。然而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往往会留下一些难忘的记忆。于是,笔者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打电话》为题,让学生记下自己难忘的经历。为了使学生写得富有生活情趣,笔者选择台湾爱亚的小小说《打电话》与学生一起阅读欣赏。这篇小小说通过打电话这样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表现了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对自己妈妈的思念之情。这里有一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
这天,黄子云下定了决心,他要打电话给妈妈,他兴奋地挤在队伍里。队伍长长,后面的人焦急地捏着硬币,焦急地盯着打电话人的唇,生怕上课的铃声会早早地响。而,上课钟终于响起,前边的人放弃了电话,黄子云便一步抢先,踏上木箱,左顾右盼地发现没人注意他,然后抖颤着手,拨通了电话……
这一细节,形象地描写了排队打电话同学的急不可奈的心情,也衬托了学生黄子云焦躁的心理。从黄子云的话语中,我们知道,他的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十分懂事,可是,他的内心却充满着痛苦。请看,文中这样写道:
“妈妈!我要去上课了。妈妈!早上我很乖,我每天自己穿制服、自己冲牛奶、自己烤面包,还帮爸爸忙,中午我去楼下张伯伯的小吃店吃米粉汤,还切油豆腐……”
不知怎么的,黄子云清了下鼻子,再说话时声嗓变了腔:
“妈妈!我,我想你,好想好想你,我不要上学,我要跟你一起。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在哪里?妈妈……”
在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时,笔者在“真情实感上”启迪学生:⑴要上课了,为什么还要给妈妈打电话?⑵“我很乖”表现在哪些方面?⑶为什么在与妈妈对话中强调“我很乖”?⑷“我不要上学”,为什么?⑸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⑹为什么语言不多却能打动读者的心?这样,学生在对一个个问题的议论中,逐步明确到“写真事、抒真情”的重要性。
有位学生在习作《打电话》中写道:
星期天的上午,我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电话铃声响了。我漫不经心地拿起了话筒,传来对方的声音:“你是王科长的家吗?请王科长接电话。”“真讨厌,我不是科长,而是学生……”说罢,放下了话筒。
时近十点,一道数学难题把我挡住了。于是,我拨了同桌的宅电。电话通了,传来的是老人的声音:“小姑娘,大概是你打错了,我们家没有谁在上小学……”原来,我将电话号码的第8位的“6”按成“9”了。
我放下了话筒,斜躺在沙发上。一只小猫出现在我面前:睁大圆圆的眼睛,直愣愣地注视着我,还发出了“猫——咪”的声音……
这里,习作者真实地描叙了打电话的情景,结尾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从而,突破了写作中的程式化结尾的桎梏。可见,结合课外阅读进行范文欣赏,不仅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合优秀习作进行范文欣赏
连篇累牍的学生“优秀习作”,有的确实文质兼美,能起到范文引路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精选佳作,让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这种方法,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还是对于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等心理体验,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训练之七: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也有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将它们写下来,一定能打动人(题目自定)。编者在设计习作训练时还特意安排了一段短文,以供学生参考。笔者在作文指导中,又提供了几篇相关的习作例文择其精彩语段,让学生进行阅读与欣赏。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篇章,明确到景物描写中的联想与想象能使语言增色添彩的道理。例:
夜,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她在我的记忆里投下妩媚的倩影。月亮是她的脸,一轻云是她的笑靥,几颗星星是她的眼睛。夜光里传递着她的秋波,轻风里饱蕴着她的柔情,夜幕中叠印着她的风姿。我在她怀里陶醉了。
这里,习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并展开了美妙的想象和联想,用上生动贴切的比喻,使恬静的画面添上了几许温情与灵气。这种结合优秀习作指导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的方法,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学生的写作将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作文指导中,结合范文的阅读与欣赏,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陆杨娟,教师,现居江苏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