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658

[ 刘卫平 文选 ]   

从《孔雀东南飞》看古代婆媳关系

◇ 刘卫平

  对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悲剧根本原因的探究,有人认为刘兰芝之所以被遣,是因为她没有生孩子,是因为她不守礼节,是因为焦母的恋子情结,是焦母处于更年期等等。笔者认为这些解释视角比较狭隘。本文从更宽广的社会角度来探索古代媳妇悲剧结局的内在原因,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笔者认为,刘兰芝被遣的根本原因是婆媳关系紧张,婆媳关系不和主要原因在于媳妇和婆婆之间极不平衡的地位,媳妇对家庭和社会具有太强的依附性。
  一、刘兰芝形象
  说起刘兰芝,没有人不为她的悲剧结局扼腕叹息。她具有“腰若流纨素”、“口如含朱丹”的形貌, 拥有那“勿复重纷纭”、“恐不任我意”的独见, 拥有“十三能织素”、“十六颂诗书”的聪慧,也具有那“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坚贞。同时,她能力出众,“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又非常勤快,“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对婆婆相当孝顺,“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具有高尚的操行,“守节情不移”;夫妻感情相当融洽,“二情同依依”。刘兰芝“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可谓兼备,连焦仲卿都感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可是这样一个无从挑剔、貌美、能干、纯洁、孝顺而又和丈夫情投意合的好媳妇,却不能被一个小吏家庭的婆婆所接受。婆婆焦母“故嫌迟”、“久怀忿”,想方设法休遣兰芝回娘家,婆媳关系紧张不言而喻。
  二、古代婆媳关系及妇女地位
  婆媳关系是一种最难处理的家庭关系,婆媳矛盾的解决是古今中外永恒的难题。日本著名律师丹山雅说:“如果谁能想出一个绝妙的解决婆媳关系的办法,应该授予他诺贝尔奖金。”
  在以宗法和伦理立法的封建社会里,婆媳关系有着严格的伦理规定。媳妇对婆婆必须恭谨侍奉,公婆对媳妇拥有绝对权力。《礼记·内则》说:“父母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过许多怨妇和恶婆。如《窦娥冤》中窦娥及其婆婆。同时,长期以来形成了尊母抑妻的伦理纲常, “以孝治国”的理念倍受统治阶级青睐,甚至把“孝”放在“忠”的前面,古谚云:“百事孝为先”,“孝顺”是传统观念中处理婆媳关系的基本规则,更多强调的是媳妇对于婆婆的单向服从和绝对顺从。古代婆媳关系是一组极不平衡的力量对比关系。
  善良、贤惠、多才多艺的刘兰芝,由于始终不合其直接主管——婆婆的意愿而被直接“退货”的。兰芝上堂拜阿母时焦母的反应:“怒不止”,生动形象地表明婆媳关系由人物个性的内在冲突已开始转化为外在对抗,“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更是把婆媳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这都与妇女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
  所谓妇女社会地位就是指女性或作为一个个人主体或作为一个社会整体被他人或其他社会群体尊重的程度及其所拥有的生存与发展机会的平等程度。也就是说,刘兰芝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她个体受社会认可程度,也取决于全体妇女受社会认可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她是否获得积极的社会角色。
  美国学者凯琳·萨克斯曾指出:“阶级社会中妇女的从属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家庭财产关系造成的,而是妇女没有社会性成人的地位造成的。”也就是说,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主要是看她们是否有独立的人格,能否担当社会重任,并且充当被主流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角色。
  三、婆媳关系的历史维度
  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尊崇着“男尊女卑”、“尊母贬妻”的思想,媳妇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在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较封闭,媳妇活动范围受种种限制,在经济生活中处于附属地位。波伏娃曾言:“使女人注定成为附庸的祸根在于她没有可能做任何事这一事实。”妇女经济地位的低下决定其社会地位的低贱。
  在男性中心、男尊女卑的社会,不仅“妻以夫贵”,而且“母随子荣”。妇女生了儿子后,其家庭地位将大大提高。俗语说“千年水道流成河,三十年媳妇熬成婆”。苦媳妇最大的愿望就是熬成婆,那样她就获得了伟大的解放,成为家里的“至尊”,她就可以将她过去所受的所有压抑及委屈发泄在她的儿媳身上,就这样世世代代的婆媳悲剧一幕幕地重演。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在中国, 奴才一旦做了主子是绝不肯废去‘老爷’这一称呼的”。个人身份和角色的变化也引起地位的变化。
  当今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变迁具有延绵的惯性力量,家长制权威的观念在很多老年妇女的思维中仍有不可磨灭的烙印。但是当代婆媳关系,尤其是城市的婆媳关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妇女经济地位的提升,婆媳关系总体表现为和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曾对北京、上海、济南等城镇以及周边农村居民进行访问,结果显示婆媳关系紧张甚至存在尖锐矛盾的仅占4.5%。婆媳之间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平等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双方更多的表现为互动的双向的关系,但它的前提是媳妇保持人格独立。
  总之,封建社会的儿媳始终处于家庭成员中的最底层, 根本无法与婆婆相抗衡,她们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与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在没有独立经济地位和思想精神的环境里,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行为势所必然。
  
  (刘卫平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中 528403)

从《孔雀东南飞》看古代婆媳关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