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8期 ID: 157174

[ 徐登峰 文选 ]   

中学生作文个性化探索

◇ 徐登峰

  当前,《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多种地方报刊经常发表中小学生的优秀作文,说明媒体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是十分可喜的。我们希望继续坚持下去,培养更多的写作苗子。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看到这百分之一二的佼佼者就盲目乐观。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是怕作文的,相当一部分作文仍然存在“四缺”现象:缺乏个性化的内容,缺乏个性化的体验,缺乏个性化的形式,缺乏个性化的语言,这是令广大语文教师头疼的事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提出“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标准》根据国际上作文教学发展个性与适应实际需要并重的大趋势,提出我国作文教学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这是完全正确的。为此,我们务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创新,让学生写作水平步上新的台阶。
  拓展思路,撷取“我”的题材
  《文心雕龙》写道:“文附质也。”“文”指形式和语言,“质”指内容和感情。两者相得益彰,质因文而美,文因质而实。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最近提出:“任何文学,任何文体,都在‘质文互变’中走着自己的路程,现在我们的散文也到了以‘新质’冲破‘旧文’的关头了,从而建设新一代的质文平衡。”①雷达说的也正适用于我们作文教学。
  要做到中学生作文个性化,我们应该用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寻求题材,找到“我”最熟悉的题材。我曾经在任教的初一(5)、(6)两班进行一次对比实验。教《第一次真好》(七年级上册)时,让他们课后写作半命题作文《第一次 》。(5)班学生不辅导,仅参考本课倒数第二自然段,那么,(5)班48个学生除了文中提示的“第一次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等六点内容,仅仅增加8点,一共14点。(6)班学生启发后,先思考,后发言,要求讲出你为什么要写“这个”第一次,而不是“其他的”。大家发言踊跃,全班50个学生就有28点不同的题材,如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学骑自行车、游泳、演讲、朗诵、独唱、下围棋、游西湖、钓鱼、当班长、拼七巧板等等。
  为了纪念国庆六十周年,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后的新人新事新气象,要求学生写《我家的喜事》。这篇记叙文,学生往往写家中具体看到的“喜”,全家人集体的“喜”,如办起工厂、公司,买来电视机、空调、汽车、摩托车,搬进新房等等。我运用立体思维,让他们作上下左右、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扩大题材范围,还写出“抽象”的、个人的“喜”,如工厂扩大,产品销往国外、姐姐考上大学、妈妈评上先进工作者、爸爸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己加入共青团、演讲获得一等奖、一家人去香港旅游等。
  拓展思路后,他们各自选择生活中最熟悉、最深刻、最有趣的事来写,避免了“滥”、“旧”、“假”的弊端,文章充满生气,形成了万紫千红的局面。
  深入体验,抒发“真”的感情
  从写作理论来说,写作主体的境界决定着文章的境界。文章的魅力,说到底,乃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呈现。要写出感动人心的魅力,要求写作主体必须有对客体的深入体验,才能抒发“真”的感情,这就是新概念作文要求的“真体验”。
  春节,几乎每一位小学生、初中生都收到“压岁钱”,于是我就以“压岁钱”为题,让他们表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思想。一位姓夏的男生写:“……奶奶这么老了,还把压岁钱递给我,于是,我决定把压岁钱还给她老人家。”末了写:“奶奶在店里缝衣服,每天只挣二三十块钱,奶奶,你真辛苦啊!”一位姓赵的男生写:“……我见了,忙把钱还给了外公。外公看我这么做有点不高兴,又说:‘如果你不要,外公今后就不再来了’。我听了,勉强地收下了。”一位姓李的女生写:“只要我一拿到压岁钱,便去买漂亮的衣服。我和妈妈来到梧田镇的衣服店里……”另一位姓王的女生写:“年年要分压岁钱,我觉得好笑!报纸宣传,这是旧习俗,应改一改,例如送一些适合的书籍,文具……”一位姓郭的男生写:“……今年我收到的1000元压岁钱,最后全部被妈妈‘没收’了,真讨厌!她说‘人家给我们,我们也要给人家的啊!’”有位姓葛的男生说:“……家里有一个规定,凡是收来的压岁钱,一律交给母亲放到银行储蓄,将来给我读大学。多年来,我大约已有8000元啦。我感谢妈妈的持家计划!”等等,这简直是绘出了收送“压岁钱”的“众生相”:有感激、感谢,也有高兴、建议,也有怨恨。这应验了胡适先生的一句名言:“有什么话,说什么话。”②学生这些话,让我们窥见一群少年儿童纯真的内心世界,也透视了一群父母及祖辈的不同心态。
  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有什么话,说什么话”,并非漫无边际的胡侃,其意义在于自由、本身、诚挚。“据报载,去年某县初一学生作文统考,题目是《20年后的我》,近两千人中,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老师之外,大多数的选择当县长、市长、及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的轿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③这虽然是说真话,但作文的价值取向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对此加以引导。因为我们不仅教他们学知识,更要教他们学做人,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
  指导方法,运用“新”的形式
  文章的形式,主要是指文章体裁与文章结构。当前,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主要学写记叙文,间或写点说明文、随笔,至于诗歌,读了九年,有的学生连一首习作都没有写过。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诚然,初中学生主要练写记叙文,但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诗歌也要练写。《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写得很清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法。”后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因个人心理与现实生活的需要,所以作文。
  就结构来说,记叙文总是按顺叙的“开头——经过——结尾”“三段论”,议论文离不开“起——承——转——合”的四字论”。初学是需要的,但长期跳不出这个框框,专门按一个模式去铸,不免有千人一面的感觉,文笔僵化,文章老化。
  克服上述弊端,主要在于老师的多方指导。先谈标题。为了发挥学生的个性,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少做限制学生自由发挥的命题作文。于是,除练习话题作文,还出一些空白结构语言的题目。文学语言空白结构,是指文学作品所存在的语言空缺,叙述中断和叙事要素的缺席等。萨克雷说过:“作品最有趣的地方正是那没有写出的部分。”④为了让学生关注“人与自然和谐”,我出这一个题目《啊,塘河……》,让他们自己运用联想与想象思维,独自填补省略的内容。首先带学生参观温州市图书馆举办的“塘河,我的母亲河”展览,然后启发综合,分别从下面几个角度自由切入:塘河的过去与现状,塘河的功能与作用,塘河的文化,塘河污染的原因,塘河的整治、建设与保护,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保护母亲河等。我又交代,请大家选择适合表达内容的文体,后来,他们除记叙文外,还别开生面地用上诗歌、散文、日记、书信、调查记、倡议书、童话等文体,让人耳目一新。
  积累词汇,使用“美”的语言
  我曾读郭敬明。2000年,他获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B组),当时他是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二中高二学生。在自述《一个仰望天空的小孩》中,写了五个片断:《音乐》、《电影》、《阅读》、《疗伤的方式》、《写作》。⑤每个片断,都很自然地用上几行诗句收束。《音乐》的:“那些如天如地如梦如幻如云如电如泣如诉如花如风如行板如秦腔的歌/我的黑夜的歌。”《阅读》中,他把读书比喻为走路,最后写:“骆驼的头流水的酒/下雪的城市空空的楼/我要拉着荞麦的手/向着风走/向着云走/走到落满桃花的/河的源头/谁的右手/拎起银针/挽起袖口/将一枚一枚铜扣/缝在我的世界尽头。”蕴藉的内容,空灵的意境,新奇的句式,有个性的结构,让你不得不读他,难怪千万粉丝把他奉为80后的圣人,简直坐在文坛的九仞高台之上。

中学生作文个性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