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8期 ID: 157162

[ 龚小群 文选 ]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 龚小群

  从教以来,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语文是一门给学生奠定扎实基础的学科,语文是一门让学生变聪明的学科,语文是一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学科,语文是一门让学生拥有创新精神的学科,语文是一门让社会和谐发展的学科……在新课改下,语文必修本和课外读本都增加了不少有生活情趣和生活智慧的好文章,还有与当代生活接轨的科技人文文章……这些文章的入选让人欣慰,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当榜样就在身边,这样的激励作用就更大了。希望新课改能坚持下去,希望更多现当代的好文章能选入课本,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同学会喜欢我们的语文课本,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深深热爱我们的母语!
  当然新课改也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拘泥课本照本宣科的老师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代,而跟学生能融洽相处平等互动的老师才是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因为语文应该让每一个孩子能说能写,让他们会思考擅表达,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语文。语文应该成为他们一生受益的好学科,让他们说出一口流利的母语,写出一手优美的字体,表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色彩,传达出人性的真善美,传递出人类积极向上永不停息的拼搏精神……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让学生掌握好每一个常用字词的音形义尤其是多音多义字词形近音同音近字词甚至是两写字词、古今的文学常识、文章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以及写作基础知识,例如常见的表达方式和常见文体的布局谋篇技巧等。这样,语文就给孩子们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让学生变聪明、拥有创新精神的好学科!例如,在讲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时,我就专门让学生把此文跟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进行了比较阅读,两篇文章都是饱含深情的演讲辞,更是非常典范的悼念文,类似于中国的祭文,就像袁枚的《祭妹文》。只是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巴尔扎克和马克思,他们是世界名人,他们逝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讲完课文,我还让学生根据这两篇文章试着归纳一下悼词的写作体例,学生都归纳得很好:逝者逝世时的情况(不一定非要写,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就没有写);逝者的生平事迹,特别是逝者对人类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生者对逝者深深的哀悼之情。然后我还把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祭文写法给学生做了介绍,很多同学说自己以后也可以写出情深意绵的好祭文了!
  语文是一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学科。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重是不低的,而且中学生奠定一定的文言基础也是必要的。拥有了文言文功底,孩子们就可以博览上下五千年先哲先贤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从而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习文言文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多了解多分析多总结,了解古代的文化常识,分析不同时代的文人命运,总结各类文人的人生经历性格命运……这样我们从先哲前贤身上可以学到不少锻炼意志磨砺品格为人处事的好品质!俗话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古人的诗词文章会让我们受益匪浅!例如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等人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王勃、李白、柳永、苏轼等人的才华令人折服,同时他们的遭遇又令人潸然泪下!……今天我们处在日新月异的新中国,网络普及,信息爆炸,我们更要有古人的操守,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利于社会国家人民他人的事情多做,有利于发展进步团结的话多说,总之,让我们谨记三国刘备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语文是一门让社会和谐发展的学科。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也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在中学生身上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不能粗暴对待,妄图把他们“镇压”,而应该挖掘他们产生这些思想的根源,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跟他们沟通,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的主流是好的,人只要拼搏进取,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让自己成为有用之材…这才是教育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所在。
  我知道,前行的道路荆棘丛生,但只要我们努力向前,不断拼搏进取,路会越走越宽,语文也将迎来她美好的春天!
  
  龚小群,女,湖北孝感市高级中学教师。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