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8期 ID: 157183

  

考场作文修改的技巧

◇ 韩 慧

  俗话说:“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好的文章大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得来的。有人曾问过一位作家的写作经验,这位作家回答说:“改、改、改、改、改、改。”有的作家“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有的“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还有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直到把诗文改得”丰而不余一字,约而不失一词”才肯住笔。这些事实都说明了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勤于修改。中考作文卷中常见一些文章,或文不对题、观点不明,或结构混乱,或内容不充实,或句子不通顺……这固然与平时训练不够有关,但若是把好作文修改这一关,很多失误就完全可以避免。可是,在考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作文修改上。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修改出文采飞扬的上乘之作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把它总结为四招,下面笔者就来粗略地谈谈。
  第一招:审视内容 中心把握
  作文写完之后,要认真地看一两遍,除了看内容是否真实,是否合乎事理,有无纰漏,是否违背生活常识外,关键还要看中心是否集中,突出。如果不集中,出现多中心,则修改时迅速删除多个中心,只留一个中心;如果中心不突出,迅速采用或修补材料,或扩充详写,突出重点,使中心突出。如一位同学写了篇《我理解了母爱》,讲的是我的身体非常瘦弱,性格内向,母亲十分关心我,给我定了份牛奶,每天早晨,母亲要跑很远的路去领牛奶。并详写了一个大风雨的早晨领回牛奶后,全身都湿了,且淋出了病。看到这种情景,我感动得哭了,觉得母亲非常关心我,我理解了天下父母心。这样的材料能自然而真实地反映“理解”母亲吗?恐怕很难。后来他对初稿做了修改:每天母亲逼着我跑步去领牛奶,而且风雨无阻,我委屈地哭了,心里挺难受,以为母亲不爱我。后来才明白母亲是用“牛奶+跑步”的方式来锻炼我的身体素质和内向性格,茅塞顿开,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改后,材料与主题的结合明显紧凑了。
  第二招:调整结构 二次构思
  成文后,审查的时候,要仔细地看看文章的结构是否混乱,如果混乱,千万不要着急。这是我们要仔细地审查一下一次构思所列的提纲。提纲就像建筑楼房的图纸。如果图纸有错误,有漏洞,那盖好的楼房一定有残缺。看看一次构思时所列的提纲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如果有问题要重新按审题的要求再进行一次构思,即二次构思。另外,还要看文章是否缺少过渡段、过渡句,叙事前后顺序是否不对,议论、抒情段的位置是否不当,时空交代是否不清……
  第三招:加工润色 “肿瘤切除”
  打草稿时考虑不了那么多,写过后,再读文章就会有更好表达方式把原来平淡一些、啰嗦一些的句子换一换,删繁就简,使它生动些、简洁些。有时候,我们在作文修改时,常常还会碰到一些句子似通非通,通常的修改方法是以保留为主,尽量将它们修改得通顺。虽说这种修改不错,但是在应试作文时,这种修改费时太多,行不通,最好的办法是切除,将这些句子彻底删除。在删除之后,必须考虑上下段之间是否连贯。如果发现它们不连贯,你还得补上必要的句子,使之连贯起来。
  第四招:锤炼语言 锦上添花
  文章写完之后,我们除了要看它是否文通字顺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动词和形容词,尽量使用那些能一字传神的动词和形容词来帮助文章的表情达意。还要注意那些起修饰作用的副词,是不是在程度、范围、时间、条件等方面起到了准确的修饰作用。另外,在记叙的基础上,可恰当的增加抒情和议论的句子,使文章的立意新颖、深刻。增加的方法,可以分插在记叙中间,夹叙夹议,也可以集中在开头或结尾。修改时还可以把文章中原来的抒情、议论句子加以改动,使之更能起到画龙点睛、表达中心的作用。
  契诃夫说得好:“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愿同学们练好修改文章的基本功,使自己的文章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韩慧,教师,现居江苏铜山。

考场作文修改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