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到初中毕业为止,能写好作文的学生不占多数。为什么七年的作文学习和训练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呢?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训练舍本逐末,长期以来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不能从作文的角度高效使用文本的现象非常普遍,虽然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也有些阅读迁移式的写作训练,但也只是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补充,一个点缀,训练的频率、强度远远不适应作文教学的需要,不适应学生从课本中取法、运用到作文中去的需要。难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高效使用阅读文本,实现取法与文本运用于写作呢?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作文最好的作文选,绝大多数课文都是学生作文取法的对象,语文教师只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研究文本,值得效法的东西就将如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像作文向导一样领着我们在作文的道路上领略无限美好的风光。
一、向文本学习拟写作文标题
被选编进入教材的文章,不仅文字规范,语言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从不同的角度阐明道理,给人以教育启发,有着极强的阅读学习的价值,而且是写作取法极好的范文。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紫藤萝是文本的叙写对象,它引发了作者关于生命的思考,作者以这一中心事物为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紫藤萝花的旺盛,昭示生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瀑布,生命是永无止尽的。从这一问题出发,可以引导学生以主要叙写对象为文章的题目,采用必要的修辞手法,强化文采并昭示文章的主题。又如莫怀戚的散文《散步》,这个题目很好地提挈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题,很好地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写的是少年时期在自家花园玩耍和到三味书屋念书的两段生活。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给自己写过的作文重新拟题,利用上面学习过的课文拟题的方式方法,学生拟写出不少好的作文题目,作文拟题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作文兴趣也油然大增。
二、向文本学习作文选材
缺乏作文素材难以写成作文,那有了作文素材写作文就容易吗?并非如此。有了作文素材,还需要精心选材,选出那些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并且还要注意选用两个以上材料时安排得要详略得当,把最能集中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详写,与中心相关的其它材料略写,这样共同表达文章的中心,使文章安排合理,表达中心更加完整。
例如人教版选编在七年级上册的《济南的冬天》,该文写作中非常讲究选择素材。为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先选择将济南的冬天同北平、伦敦的对比,强调济南的冬天和北京相比没有风声,和伦敦相比是响晴的。接下来选择小山摇篮图、小山雪景图和山村雪景图以及空灵水晶图四个角度来描写,其中略写山村雪景图,详写小山摇篮图、小山雪景图和空灵水晶图,集中表现了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温晴”,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针对本文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这一特点,向文本取法。
三、向文本学习作文的写法
文无定法,贵在得法。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典范文,在写作上有着自身的独到之处。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具体认识,用心体会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长期训练定能形成非凡的作文能力。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写的是春季一家人到野外散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达了中年人承担着承前启后的社会和家庭责任这一重大的人生主题。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采用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从先生模糊的穿着,帮“我”添改讲义,关心“我”解剖实习,解决“泄题”纠纷,话别赠相片等多个事件,表现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语文教师只有从作文的视角,从文本的实际,从学生作文的现状出发,用好文本,服务学生写作,才能提高学生迁移写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是我们阅读教学极好的范例,而且是作文教学极好的范文。若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取法,灵活地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教学的成效一定会大大提高。当然,在作文教学上,可以向文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学习文本中可以作为自己写作技巧的方面远不止上面说的这些,本文所说的向文本取法还只是冰山之一角。我们语文教师只要潜心钻研文本,把文本当作作文教学的教材使用,引导学生认真探究文本向文本取法,作文教学成效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将会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师生充分认识到教材是学习作文的最好范例,高效作文教与学的大门从此会豁然洞开,作文教学事业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刘芳 江苏邳州市陈楼中学 2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