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10期 ID: 148802

[ 楚亚伟 文选 ]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图书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独特作用

◇ 楚亚伟

  进入21世纪,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广,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成为新课改的重点。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现实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封闭性问题,使得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和学生主体脱节。所以,语文教师应牢固树立“大语文”教学的理念,走出课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开放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这也为中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升提供了一个契机。
  第一,图书馆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校信息资源最丰富和集中的地方。图书是经过人们收集、整理的专业书刊资料,蕴藏着大量的文献信息,它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尤其是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图书馆可根据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和语文教学的需要提供各种书刊资料,从而为广大师生服务。其中既有服务于语文教师教育教研需要的教育理论、教学参考的书刊,又有满足学生语文阅读和研究性学习的课外读物;既有语文知识读本,又有针对学生兴趣特长和审美情趣培养的图书。通过系统的、广泛地利用这些文献,可以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二,语文教师可以把图书馆当作教改的第一课堂
  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把课程资源主要定位于教科书及其配套的同步练习等教辅资料上,造成课程资源来源单一。知识更新速度很快,而教材更新周期很长,难以体现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教师应在创造中使用教材,大胆地将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优化组合,以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拉近教材与中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图书馆的图书、期刊、报纸和网络资源能及时更新,起到配合课程、辅助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拓展性学习活动中更多地接受语言的熏陶,拓宽语文学习的知识面。同时,图书馆还是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提升知识,为自己充电的能源库。图书馆的一般图书和专业期刊能反映当前语文教研前沿和最新成果,通过它们,教师能及时了解到语文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结合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图书馆是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链接点
  图书馆对于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将语文教学引向深入、巩固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有效地和图书馆资源链接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一是师生可以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前储备。学生利用丰富的图书馆资源,进行课前知识储备,查找并运用与语文课程有关的预习资料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二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图书馆数字信息,通过网络把馆藏数字视频、音频等资源链接到课堂内,以便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上得以有效运用。三是学生在课后可以走进图书馆,高效率、有创意地完成课后作业;教师也可以促使其利用图书馆来完成,尝试让学生自我设计语文作业,延伸课堂阅读,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和巩固课堂学习效率。
  第四,图书馆可以培养学生搜索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实中,网络技术虽然应用普遍,但受著作权的限制,大量珍贵的资料还是无法至少不能全部在网上搜索到,所以不能完全代替图书。更令人担忧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在海量的信息中“触礁”。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开设文献资源利用和阅读课程,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使图书馆成为课程教材改革后,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之一。一方面要吸引学生入馆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了解文献的检索、图书的分类方法后更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外的知识,又让学生学到了图书分类的技能,“鱼”和“渔”兼得。同时,在新课改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时图书馆就有了“授人以渔”的作用。课余时间学生在图书馆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培养读书、看书的兴趣,将读的书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养成利用图书馆学习的良好习惯。
  由上所述,图书馆对于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作用。当前,图书馆已由过去传统的文献收藏中心转变成现代化的信息中心,然而很多传统的图书馆并非完全符合现代中学教学的发展,特别是一些“软件”设施,还远远达不到目前语文教学的需要。例如很多学校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管理人员的重视度不够,必要的软、硬件设备缺乏,宁静、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也无从谈起,改变以书籍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为“以人为本”的阅读服务模式更是无从谈起。新形势下,要求我们建立与新课程教材改革相适应的图书馆,在硬件、技术和服务上都要有所创新。
  一是增加对图书馆建设的投资。建全纸质图书的种类,特别是针对语文学科,有目的地订购专业图书。
  二是启用专业馆员,配备一支专业队伍。馆员队伍建设是图书馆管理中的“软件”要素之一,无论是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图书馆网站的建设、检索功能的完善,还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都需要专业人员队伍。现在的图书馆,服务内容从传统馆藏借阅向信息资源存取发展,馆员必须从文献资料的管理者向信息资源的导航者转变。特别是在服务语文教学过程中,专业馆员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熟悉语文教学中常用工具资料的检索,为师生学习语文做好专业服务。因此,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要从用人方面把关,选择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要在人才激励机制上进行加强,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只有掌握现代技术,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拥有工作激情和服务意识,才能推动图书馆建设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三是更新理念。要开展“以读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从以前的“为读者找书”变成“为书找读者”。用熟练的专业知识,向师生介绍语文学习的对口书刊,馆员可根据师生的阅读要求及时补充纸质图书。如果师生想找的书本没有,馆员还可与区域内的其他图书馆联系。总之,图书馆就是为学校、为师生服务。
  四是技术升级,做到纸质图书和数字图书的有机整合。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图书馆仅靠本身馆藏资源已无法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图书馆更多地扮演了多媒体信息资源中心的角色。这种情况下,纸质图书不如网络有优势。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泛滥,质量良莠不齐,如何选择最有用的信息至关重要。这时,馆员要善于捕捉信息,保持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敏感性。可利用互联网上提供的信息资源,下载、筛选、整合并再次开发,把整理好的文献资料打印、装订成册,方便读者查找借阅,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二次信息资源。师生在图书馆足不出户即可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资料,还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取免费信息资源。
  总而言之,图书馆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让我们充分科学利用好图书馆各项资源,加强馆藏图书建设,加强图书馆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技能,深入开展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让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高涨,不断开创新课改形势下的“大语文”教学理念的新境界。
  
  
  (楚亚伟 山东曲阜市小雪镇中学 276100)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图书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