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广大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就是如何提升教学成效。在这场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之间的冲突,无论是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评价等方面,原来的教学活动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教学探究中加以改进。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着重在教学改革方面开展研究,本文主要阐述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做法。
一、发挥信息媒体作用,拓展语文课堂信息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对信息教学手段具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更应当重视。但是部分教师因为高考压力较大,在教学中不注重教学手段的研究,习惯于口头讲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不足。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抓好知识点的训练,还应当通过优化教学手段的方式,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提高教学丰富程度,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效果。笔者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促进作用,如教学《长江三峡》时,为了走出教学内容枯燥的困境,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两个方面入手,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一是向学生播放介绍长江三峡壮观景色的视频资料,使他们对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景观有了直观认识,对于其“雄”“秀”“险”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有助于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同时,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有关三峡水电站的各种资料,让学生三峡的现状了解更为全面。因此,教学成效的提升离不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辅助。
二、发挥课堂改革作用,强化师生教学互动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因为现在的高中生学习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他们不仅想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还迫切要求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为教学双向活动的重要角色。新课程理念也对这一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将这一要求贯彻落实到位。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主题探究、角色互换等新颖的教学模式来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主题探究教学活动中,笔者主要抓住了三个方面的重点进行教学模式创新:首先,将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向课前延伸,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提炼学习重难点,增强教学针对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的启迪,以高度浓缩与逐层深入的思考题作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的深入以及相互研究来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难处展开帮助,提高教学活动成效;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置当堂检测环节,及时对学生学习成效开展检测活动,以实际教学成效调整下一步教学方向。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中,笔者一方面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合理选择学生。教学内容主要以复习教学为主,尤其是条理性较强的复习内容;在学生的选择上主要以语言表达能力强以及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为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成效。
三、发挥因材施教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面临着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性较大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学也一样。面对这样的教学实际,语文教师应当通过改进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的途径,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正确定位。笔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坚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发展差异性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体系以及组织方式和考核模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成效的提升。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着力让学生自己的能力状况、语文学习基础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化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实行均衡配置,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兼顾到不同基础与能力的学生;另外,在语文教学检测中,针对后进生设计考核要求与内容,将其与其他学生的语文学习考核区分开来,保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
四、发挥情境熏陶作用,提高教学生动程度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门具有深厚情感底蕴的教学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发掘这些情感因素,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撞击,提高教学活动的渗透力,提高思想教育成效。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创设良好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思想教育成效。例如在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笔者组织学生在教学之前开展了“我的未来不是梦”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对未来的想法变得明晰起来,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发言,在教学之后开展读后感撰写活动。课堂上的教学情境有效增强了教学活动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渗透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关键在于找准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措施,以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陈崔昕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