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10期 ID: 148788

[ 魏明春 文选 ]   

让美穿越语文课堂

◇ 魏明春

  摘 要:语文是审美的,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应贯穿于课堂。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文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理解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 审美教育 感受美 品味美 理解美 创造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应贯穿在日常的课堂中。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优美诗文,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美文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品味美、理解美、创造美。
  一、激发兴趣感受美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新知的最有效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应创设一种适宜学生感知、体验文字内容的情境,激发出学生急于阅读的欲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阅读中。笔者在教学《伟大的悲剧》一文时就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一个结局悲惨的故事,结局悲惨为何伟大?‘悲’中蕴含‘伟大’体现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学生的阅读欲望马上被激发出来,他们争先恐后打开课本朗读,在文中寻觅答案。文章很长,笔者又让学生抓住其最受感动的情节朗读,使得探险队斯科特一行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和美好形象一下子在学生的脑海里映现出来。所以,激发朗读课文的兴趣能让学生快速投入学习,初步挖掘课文中的审美意蕴和美学价值。
  二、音像展示品味美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直观感受声音画面美有时是抑制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但适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美的画面、美的色彩、美的声音容易激活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形成与之相应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的形式美、内容美和艺术美。如《土地的誓言》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选取了东北特有的物产,采用景物的叠加,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但学生中很少有人见过东北的特产和风景,他们很难想象白桦林、马群、蒙古狗、红高粱、黑土地、山雕、鹿群等的形象,于是教学前笔者就先从网上搜集整理出这些图片,制作成一组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幻灯片。当笔者让学生交流心目中的“东北印象”时,适时展示了这组图片,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盯着色彩斑斓的画面,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东北大地的整体美就映在了学生的脑海里,激活了学生爱美的情趣,为其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在研读赏析时可再适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刚才的画面,其审美情感随着画面和音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他们逐渐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面对土地发出誓死保卫家乡的坚定誓言。这种声像结合的辅助教学,要比老师用华丽的辞藻串讲更真切、更形象、更具有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领略文字理解美
  在语文学习中,课文是最主要的审美对象,是学生直接接触的感知材料。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或者关键词句,激发学生领略美的情趣,让他们通过揣摩品味语言文字,领略美的意蕴,产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人格美的崇尚、对力量美的敬仰等等。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笔者重点抓住课文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让学生一遍遍朗读,找出“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等色彩鲜明艳丽的词语,体会词语运用的恰切,同时笔者用投影显示出确切的比喻、拟人句,如“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学生感受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感受到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如此引导学生分析文字,在看读听的直接感知下,与课文对话,与作者对话,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理解美的情趣。
  四、拓展发散创造美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智慧迸发的过程。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就要深化和拓展他们的审美能力。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拓展思维,就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如续写童话《皇帝的新装》,多角度作文,激发学生去想象,培养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造,在实现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这样,实现创造之美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语文教师要让美穿越课堂,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仅能提升教学成效,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光潜.谈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魏明春 江苏沛县魏庙中学 221639)

让美穿越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