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都面临着教学成效低下的困境,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主观努力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教学活动本身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教学成效低下的困境进行分析研究。
一、注重改善教学设备,以信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魅力
纵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存在着滞后的现象。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手段的创新意识不强,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做到熟练掌握。这样的现状对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手段的有效运用产生了制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一定不能墨守陈规,要全面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且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合理运用。首先,教师一定要纠正自己对多媒体手段的片面认识,将其作为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得力帮手,要对多媒体的特点、优势等方面做到客观认识;其次,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强化学习,有效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部分中年教师而言,信息技术的学习属于半路出家,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己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水平,尤其在课件设计与运用等方面,要努力提高与教学实际的契合程度。另外,教师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方面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并不是运用次数越多越好,而是要控制适当的频率,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教学手段之中,反而忽略了教学探究活动。教师还应当选择合适的时机运用教学手段,如在补充一些抽象的教学信息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创造教学情境方面也可以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做到科学高效运用。
二、强化教学模式改革,以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能力提高
对教学成效影响最大的环节是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效果,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进步,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性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不愿意进行更多的改革尝试,影响了教学过程的创新。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要立足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以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身心特点为依据,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为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应当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初中生好奇心强烈,对于学习活动的探究欲望较为浓厚,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进行单向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影响的。因此,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尽量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双边活动的载体,还可以将学生原本独自的思维活动转变为合作的方式,例如将学生设置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控制在6人左右,引导学生在这样的载体里面共同学习,充分发挥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探究引导为线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作用。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分解,设置成一个个研究课题,主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相互的研究讨论,而教师要在学生充分研究学习的基础上,在涉及到难点问题的环节中进行启发点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师启发引导之间的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总结能力,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或者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能够依靠自己的判断,进行学习成果的梳理与甄别,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实施分层教学要求,以兼顾差异实现共同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学习方面的差异,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学生不同的基础与能力,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就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整体素质提升产生促进作用。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做到有效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也没有进一步发挥分层目标要求在提升语文教学成效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应当在教学中加以改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从三个方面强化语文教学改革,让分层的目标要求在促进语文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教师应当潜心研究教材内容与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为学生制定和实际状况相适应的语文学习目标,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符合学习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对课堂提问进行差别化处理,要设计各种难度的提问内容,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用武之地,增强学习积极性;另外,在语文学习成效检测环节,教师还应当进行有效处理,可以采取不同难度系数的试卷进行分别检测,主要是对后进生进行基础知识内容考核,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成效,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发挥促进作用。
(张慰慰 江苏邳州市陈楼中学 2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