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10期 ID: 148808

  

单县“得(děi)”字浅析

◇ 李丽娜 李忠星

  摘 要:“得(děi)”是一个地道的口语常用词,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频率高,意义用法复杂。本文以骆琳的分类为基准、以山东单县县城及其北、东北部的个别乡镇为调查点,浅析方言“得(děi)”与普通话“得(děi)”用法中的差异。
  关键词:“得”字用法 单县方言
  
  单县位于山东西南隅,属菏泽市,是鲁、苏、皖、豫四省交汇之地,地理位置特殊。根据钱曾怡先生对山东汉语方言分区的划分,其方言应该属于中原官话的西区西鲁片。
  “得”是一个地道的口语常用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意义用法复杂。国内外有影响的汉语语法学家根据各自不同的标准把它归入不同的类,目前有动词说、助动词(能愿动词)说、副词说三种。骆琳在文章《“得”字研究中的语料处理与数据统计》(2007)中以《汉语大词典》(1991)、《现代汉语词典》(1998)和《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的分类为依托,将“得”字的用法分为六类,其中读作“děi”时表示需要或必要等义,可以用作能愿动词和副词。本文以骆琳的分类为基准把单县方言“得”与普通话“得”进行具体比较。
  一、单县方言与普通话中“得”字用法的相同之处
  (一)“得”作能愿动词
  在普通话中,“得”作能愿动词有以下两种用法:
  1.表示“应该、必须”,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在句子里常作状语。单县方言也一样,例:
  我可得学了,再不学我就得急坏了!
  2.表示“会、估计必然如此”,不能单独回答问题,无否定形式,例:
  对付你这种人,就得这样!
  (二)“得”作副词
  “得”作副词时,多用于未发生的事,已发生的事多是估计或经验性的,表示以下两种意思:
  1.表示从意志、事理、事实上“应当如此、必须、一定要”,上下文常有必须如此的根据、理由等,否定形式是“不用、无须、甭”。有以下两种用法:
  1)得+动词︱动词短语。
  到点了,你们得交卷了。
  2)得+形容词短语︱数量词︱主谓短语︱紧缩复句。举例分别如下:
  做人得谦虚好学。
  做完这项工作最少得八九个小时。
  别闹了,这事得你去才能解决。
  这活得他来干才行。
  2.表示揣测事情“必定如此、会”,上下文常有会如此的条件,“得”前还可以有“一定、准、也”等副词,否定形式是“不会”。有以下两种用法:
  1)得+动词︱动词短语
  跟他们打,准得输。
  跟他抢啊,你得等到下辈子了。
  2)得+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得”前往往另有副词。
  你的这番话,妈妈听了也得高兴啊!
  照你这样发展下去,生活一定得好上加好啊!
  二、单县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用法
  “得”在单县方言与普通话中的用法有明显的不同,有“得”在二者之间读音不同的,也有“得”在单县方言尤其是口语里所特有的用法的,也有“得”的词性及意义用法在二者之间不同的,还有一些在二者之间使用频率不同的。下面具体浅析:
  (一)异音同义的“只得”
  在普通话中“只得”读“只dé”,跟“只好、只有”相同,是一个副词,而在单县方言中读“只děi”,读音不同,但用法和意义与普通话中的“只得”是相同的,表示“别无选择的选择、不得不”。上文有排除其他选择的理由,多修饰动词短语,例:
  1)只得+动词短语
  不想,住疗养院几年,真地住出了几样要紧的病来,只得仍留在这里。
  2)只得+主谓短语(少)
  床少人多,今天晚上大家只得自己先挤一挤了。
  3)只得+形容词短语
  听讲的程度都不高,讲的内容只得再浅一点儿。
  (二)单县方言“得”的特殊用法用意
  普通话中没有“你可真得!”等说法,而在单县方言中有“你可真得啊!”等这样的口语,而不同的语境又有不同的意思。如“你可真得!”有两种意思,分别是“你可真得意、真美(开心)、真自在”和“你说话幽默、挺逗、有意思”。举些“得”在单县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1)你现在可得了,得(dé)了那么重要的大奖,真得好好庆祝一下啊!(得意,美,含有羡慕、赞扬或替对方开心的意思)
  2)哼,得(dé)了个臭奖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看他得的那样!(骄傲或傲慢的意思,含有讽刺或嫉妒)
  3)看你个得样,全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傻、傻瓜的意思)
  4)哎呀,你多得啊,要啥有啥!(有能耐、有本事的意思)
  5)他说话风趣,是个非常得的小伙子。(有意思、有幽默感的意思)
  6)村长说:“大家不要挤,一个一个的来,王二,得你了!”(按秩序轮到的意思)
  7)刘朋对我说:“瞧,她俩聊得(dé)多得啊!”(正投入、正起劲,正热闹的意思)
  8)哼,看他还能得多久!(得意的意思)
  (三)“得”在单县方言中作能愿动词
  与普通话不完全相同,单县方言用作能愿动词的“得”用法如下:
  1.不能重叠,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但可以带语气助词“了”,例:
  (问)得走了吗?(应该走了吗?)
  (答)得了!(应该走了)
  2.不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例:
  普:这样做可以吗?|可以这样做吗?可以。︱完全可以。
  单县:*这样做得吗?︳得这样做吗?得。︱*完全得(*表示此句法不成立)
  3.吕叔湘先生认为,“得”不能单独回答问题,表示否定用“不用、用不着、甭”。赵元任先生认为,很少单独说“得”(似乎也可以回答“得”)。但在单县方言中“得”可以单独回答或在其后面加一个语气词回答问题,且使用频率很高。否定形式也可以用“不得︱不得+语气词”,如表一:
  表一 单县方言中“得”字在回答句的应用
  
  得不得这样做啊?
  ︱得走了吗? 得。︱得啊!(该走了,表肯定)
   *很︱非常︱完全得︱得啊!
   不得。︱不得啊!(不该走,表否定)
   *很︱非常︱完全不得︱不得啊!
  
  (四)“得”在单县方言中作副词
  多用于未发生的事,已发生的事多是估计或经验性的,普通话“得”跟“应该、可以、会”等很不相同,不能单独回答问题。而单县方言中它们是有相同地方的,有时可以互换。先比较以下几种单县方言中“得”特殊格式用法。
  表二 单县方言中“得”特殊格式用法
   A B C D
  普 不应该去 不应该不去 应该不应该去 应该去不应该
  
  
  
  问句
  普 *他生病了,你不得去看看吗? *他生病了,你不得不去看看啊! 他生病了,你得不得去看看啊? *他生病了,你得不得去看看啊,得去不得啊?
  
  单县 他生病了,你不得去看看吗? 他生病了,你不得不去看看啊! 他生病了,你得不得去看看啊? 他生病了,你得不得去看看啊,得去不得啊?
  
  答句 普 *不得 *不得不去 *不得不去 *得
   单县 不得!
  ︱不得啊! 不得不去!
  ︱不得不去啊! 不得不去!
  ︱不得不去啊! 得!
  ︱得啊!
  
  可见在普通话中“不得”不可以单说的,“得”不可以或很少单独说,“不得不+v”、“得+v+不得”也是不成立的。但在单县方言中,“不得”和“不得+语气词”,“得”和“得+语气词”,“不得不+v”、“得+“v”+不得+语气词”都是可以使用的,意思分别是“不该去,该去、必须去,询问到底是否该去”。这体现了“得”在单县方言使用中的活跃性,所以可以说单县方言丰富和提高了“得”的使用频率。
  (五)“还不得”在单县方言中使用率很高
  “还不得”反问句在普通话中使用频率低甚至没有,而在单县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还不得”反问句多表示“该怎样做、必须怎样做”之意,后面多加动词语或动词性短语,例:
  1)你把花瓶打碎了,他回来还不得骂你啊?(他一定会骂你的)
  2)饭都被你吃光了,你还不得想想办法弄点吃的吗?(你该想办法弄吃的)
  三、“得”与语气词的结合
  语气词对词句的用法用意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上文叙述可知,语气词对“得”的用法影响很大,而在单县方言中表现更为明显,所以有必要就“得”与语气词的结合运用进行分析。
  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实际上只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啊”。而在单县方言中很少用“的”、“呢”、“了”语气词,多使用语气词“吧”、“啊”、“吗”,所以在单县方言里使用频率高的“得”自然也与方言中使用频率高的语气词“啊”、“吗”、“吧”、“了”连用回答问题,且此时问句多用“得不得”句式或“得”字头句式提问。举例见表三:
  表三 单县方言中“得”与语气词“啊”“吗”“吧”连用
  问句 答句 答句语义/语气
  得走了吗?
  得不得走啊? 得啊(呀)! 该走,表示肯定语气。
   得吧! 应该,但不确定,消弱了句子的肯定语气。
   得吗? 表示否定、疑问或询问。(不该走或询问是否该走)
   不得走! 表示否定,还不到走的时候或不该走。
  
  可见“得”加上一个语气词,与“吧”、“啊”、“吗”三者搭配不同,传达的意思也不同,或表肯定,或表疑问,或表否定,或表询问。“得”的这一使用既体现了单县方言的特色,也显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四、结论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单县方言“得(děi)”的语法特点有:“只得”在方言中读“只děi”;方言中还可以有“你可真得!”这样的话;“得”︱“不得”和“得”︱“不得+语气词”都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且使用频率很高。这些特殊用法都拓展和丰富了“得”字的用法,增加了“得”字的语义,提高了“得”字的使用频率。
  
  参考文献:
  [1]钱曾怡.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文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2]骆琳.“得”字研究中的语料处理与数据统计[J].语言研究,2007,(4).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侯学超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杨彬.略论副语言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J].现代汉语,2009,(6).
  [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李丽娜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150080;李忠星 山东省青州市二炮士官学校 262500)

单县“得(děi)”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