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可爱”与“可愛い”的构词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可爱”和“可愛い”的使用实例,重新对“可爱”与“可愛い”进行了义项归类;并对“可爱”与“可愛い”的描述对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文章还分析了产生“可爱”与“可愛い”不同用法的原因。
关键词:“可爱” “可愛い” 构词 对比
引言
汉语和日语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但由于日语借用汉字作为标记,受到汉语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两国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因而在词汇方面也存在着相互借用,相互影响的情况。汉语“可爱”与日语“可愛い”都是本国语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形容词,而且是在对外汉、日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词汇。[1]虽然汉语、日语中都使用“可爱”(“可愛い”)的汉字,但是在词语结构、语义和语用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一、汉语之“可爱”
(一)“可爱”的构词特点
汉语“可爱”原本并不是一个词,而是可以分析为助动词“可”和动词“爱”两个独立的词。[2]
(1)《尚书》: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
(2)《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
(3)《淮南子·齐俗》:淳均之剑,不可爱也,而欧治之巧,可贵也。
以上例句中“可”的意思为“值得”,“爱”的意思为“爱戴”、“爱慕”,此时,“可”与“爱”尚未组合成一个词。
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助动词与其后的动词性成分组成的结构容易词汇化,助动词“可”与动词“爱”两个独立词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发展为一个词,构成了形容词“可爱”。这样的用例在魏晋之后逐渐多见。
(4)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然今水中有此物,一节长数寸,细茸如丝,圆绕可爱。
(5)萧纲《采莲赋》:歌曰,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
在古汉语中,也有极个别的时候“可爱”的词性为动词,义同“爱”,“可”的意义失落,但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没能保留下来。
(6)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
简而言之,“可爱”最初的形态是“可”与“爱”两个独立的词,由于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可”的意义逐渐虚化,成为了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可爱”是一个附加式的合成词[3],是由表示具体意义的词根“爱”和表示附加意义的类词缀“可”构成的。
(二)“可爱”的含义与描述对象
1.“可爱”的含义
《汉语大词典》释义“可爱”曰:①令人敬爱,令人喜爱;②喜爱。仅将“可爱”的义项分为两类。
这一解释过于简单。根据汉语“可爱”的大量使用例证以及将这一个词翻译成日语的实际使用来看,笔者认为,由助动词“可”和动词“爱”结合而成的形容词“可爱”一词在实际的使用中,其意义更为广泛,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令人喜爱”
外国洋娃娃,头发长长,染着棕黄色,面如桃李。他笑起来的模样更可爱,清晰干净,仿佛落入凡间的精灵。(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语料库[4]1)
(日语译为“可愛い”)
(2)“值得爱的、应该爱的”
一草一木,在她的眼前朦胧地显露出来,变得非常可爱。(巴金:《家》,第229页)
(日语译为“愛するに値する”或“愛すべき”)
(3)“令人满意的、理想的”
要让孩子们感到我们的国家现在是可爱的,过去是值得骄傲的,未来是辉煌的。(北大语料434)
(日语译为“満足できる”或“理想的だ”)
(4)“可敬的、杰出的、崇高的”
为抢险救灾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北大语料283)
(日语译为“尊敬に値する”、“尊敬すべき”、“優れている”或“崇高な”)
(5)“有意义的”
我们才会知道奥运会在可敬和可气之余,原来也有可爱之处。(北大语料150)
(日语译为“有意義な”)
(6)“宝贵的、珍贵的”
这已是一错,取之以其道的财富应是努力与成就的表徽,可爱至极。(北大语料332)
(日语译为“大切だ”或“貴重で得がたい”)
(7)“值得欣赏的、让人享受的”
形状各异,曲径与运河相连,表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别具一格,秀美可爱。”(北大语料79)
(日语译为“鑑賞にたえる”或“鑑賞する価値がある”)
蓝天白云,烘托出生活的可爱,流泻着青春灿烂的热力。(北大语料329)
(日语译为“享受できる”)
(8)“精彩的”
《纽约邮报》亦形容该作品为“无懈可击机灵、智慧……一出可爱的戏。”(北大语料129)
(日语译为“素晴らしい”)
(9)“美丽的”
水面更宽了。……在月光下显得非常光滑可爱。(巴金:《家》,第156页)
(日语译为“美しい”)
(10)“可以爱的、温馨的、舒服的”
一路上催着轿夫快走,他觉得世界上再没有比家更可爱的了。(巴金:《家》,第34页)
(日语译为“愛せる”、“温かい”或“心地よい”)
(11)“令人依恋的、令人眷恋的”
这窗帷,这玻璃窗,这房间,如今在她的眼前变得非常可爱了。(巴金:《家》,第221页)
(日语译为“名残惜しい”或“懐かしい”)
我谢绝了母校的挽留,告别了可爱的故乡上海,告别了母校和老师。(北大语料282)
(日语译为“離れがたい”)
2.“可爱”的描述对象
松下贞三《从汉语“爱”及其复合词和思想看国语史》[5]指出,汉字传入日本时,中国已经有二千年的历史的积淀,把“爱”视为道德、政治、甚至是治国之本。在中国古籍中,汉字“爱”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对人类普遍的爱,父母和子女之间(骨肉亲之间)的爱,孝道德之根本(孩子对父母的爱),君主、为政者爱人民,仁人、君子爱人民,天爱人民,自己爱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爱。
由于“爱”这一词语的描述对象十分广泛,从而影响了汉语中“可爱”这一词语的描述对象也极为广泛。
为了更清楚地分析“可爱”这一词的描述对象,笔者以巴金的《家》为例,分析了在这部名著中汉语“可爱”与日语“可愛い”的对应情况,结果发现在巴金《家》中使用的16个“可爱”,能够按照词典释义翻译成日语“可愛い”的例句只有2个:
这个孩子很可爱,很聪明,他差不多把全量的爱倾注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巴金:《家》,第37页)
你看,他不可爱吗?快给他起一个名字。(巴金:《家》,第342页)
不能按照词典释义简单地翻译成日语“可愛い”的有14个。请看以下几个例句:
尤其可爱的是她那亭亭玉立的身材,比他妻子沈氏的短胖的身子好看多了。(意为“值得爱的”)(巴金:《家》,第192页)
(日语译为“愛する価値がある”)
……从前那根光滑的大辫子没有了。这个头显得更新鲜,更可爱……(意为“有意思的”)(巴金:《家》,第208页)
(日语译为“有意義だ”)
她想,这一切是多么可爱,这个世界是多么可爱。(意为“珍贵的”)(巴金:《家》,第229页)
(日语译为“貴重で得がたい”、“大切”)
如果把以上三个例句中的“可爱”简单地翻译成日语的“可愛い”,显然是不妥当的,而例句后括号中的日语翻译才是正确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发现,汉语的“可爱”与日语“可愛い”描述的对象有宽窄之别。如果日本人在学习汉语中不注意这个问题,就会发生误解、误译的问题。为了能让日本人正确理解“可爱”的用法,笔者参考北大语料500句,将“可爱”的描述对象分为以下11类:
(1)小孩114[6](外貌、行为、性格)
终于使该孕妇顺利地产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婴。(北大语料404)
22名小学员,他们身着黄色戏服,以可爱敏捷的动作把巴黎香街闹得春意浓浓。(北大语料45)
(2)除了孩子以外的人(性格、行为、外貌)
年轻女孩15,年轻男人6,老人5,父母1,叔叔1,战士、航天人等克己奉公的人35,人民、老百姓、观众等团体里的人14,青年人7,自己2,其他/人(性格)25 、(行为、外貌性)11
林华说,美丽的仪表、智慧的谈吐、可爱的性格、有境界的修养、有分量的学识和有个性美丽的气质都离不开……(北大语料477)
制片厂门口碰到了一位来北京寻梦的云南女孩。他见那女孩生得清纯可爱,而且不谙世事,……(北大语料2)
……向牺牲自己一切的医务人员表示深深的敬意,我觉得他们是这个世界最可爱的人。(北大语料34)
(3)小巧的东西或形象43,机器人、雪人、白雪公主等
组委会负责人解释,这两个活泼可爱、面带微笑的卡通形象不仅是充满激情、热爱体育活动……(北大语料174)
(4)艺术作品或活动15 /绘画、书法、电影、表演等
名为“太平洋海湾”一款描绘跳跃、温驯、善解人意的海豚样嬉水的可爱景象。(北大语料364)
(5)文章、学说、人或事物的名字、说话等14
这所以艺术为重点的小学有个可爱的名字——七色花小学。(北大语料94)
他一方面怀疑叔本华学说本身“可爱而不可信”,另一方面他又怀疑自己……(北大语料326)
(6)动物59(大型动物26/牛、马、猪等,小型动物33/小熊猫、猴子、狗、猫、鸽子等)
水牛水牛你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大,……(北大语料35)
年龄只有8个月大,是一只可爱的小无尾熊。(北大语料74)
(7)植物16/树、花、果子等
可爱的棕榈树,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绝对的放松和悠闲。(北大语料198)
(8)事情5/奥运会、革命、炊烟等
一百二十万,其中大多数是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他们有很可爱的革命积极性,并愿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训练。(北大语料371)
(9)大自然万物及景色14
这个景色宜人,秀丽可爱的湖泊,是怎样形成的?(北大语料15)
(10)祖国、城市、地方、土地、家乡、家 25
大兴安岭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土地,是一块非常可爱的土地。(北大语料381)
(11)宝贵的事物/生命2财富1
虽然他可爱的生命将化做尘埃,但这个代价毕竟可以穿越时空,昭示后来之人。(北大语料379)
从以上“可爱”的11个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形容词描述的对象十分广泛。虽然500例句中有114句描述的是“孩子”,但同样适用于从大自然的万物到日常生活中的炊烟等各种各样的描述对象,这也就自然导致了该词具有更丰富的含义:《汉语大词典》对“可爱”的释义过于笼统和简单了。
二、日语之“可愛い”
(一)“可愛い”的构词特点
日语“可愛い”一词,在近代日本大众文学作品“净琉璃”和“歌舞伎”等的脚本中大量出现。书写形式上,直至近代才出现给假名“かは(わ)いい”使用汉字“可愛”的书写形式,出现了“可愛い”一词,成为带有“爱”字一词的最新形态。
《日本国语大辞典》指出,“可爱い”一词起初和语的书写形式和读音为“かは(わ)はゆし”(顔映し),此后在口语的使用中变化为“かは(わ)ゆし”,最后变为“かは(わ)いい”(“かは(わ)ゆい”)的形态。和语“かは(わ)はゆし”(顔映し)的意思为“在人前掩饰不过去、害羞、内疚”,早在公元12世纪的《今昔物语集》中就已出现,如:
“然レドモ、極テカハヽユク思エテ、此ノ事ヲ人ニ不云ズシテ。”
在这一例句中,为了连接后面的动词“思エテ”,形容词カハヽユシ(かは(わ)はゆし)的形态变为了カハヽユク。这里的“カハヽユシ(かは(わ)はゆし)”的意思,《日本古典文学全集》[7]解释为:“因为觉得良心苛责,所以脸红。”之后,逐渐出现了“因为太可怜不忍看,令人怜悯”(不憫‘ふびん’)的含义,特指对于女性或孩子等无力者的怜悯之情,后来又引申出“怜爱”的含义,而“怜悯”的含义则渐渐淡化。
到了公元17世纪初,在耶稣会编辑的《日葡辞书》中,“カワイイ”(可爱い)的解释为“同情(的样子)、让人怜悯(的东西)”,“カワイイ”转化成动词 “カワイガル”(可爱garu),其意为“感到可怜、令人同情或怜爱”。
关于“可愛い”一词的源起,日本学术界也存在着争议。《广辞苑》将“可愛い”解释为音译词,但松下贞三(1982)认为“可愛い”不是音译词。松下解释说,在用汉字书写假名“かは(わ)いい”时,有丰富汉语知识的作者如近松门左卫门、井原西鹤等人特意选用汉字“可爱”,他们清楚地知道,“可爱”的汉语含义有“令人喜欢”的意思。据此可见,松下认为和语采用“可愛”一词应当有意译的因素。
笔者认为,虽然日语的“可愛い”一词的音义并不是直接借鉴汉语的“可爱”,两者之间经历了一个转化与发展的过程;可是既然日语的“可愛い”使用了汉字“可爱”作为书写形式,就自然而然地带有汉字“可爱”的表意性。
概而言之,随着日本时代和文化的发展,和语“かは(わ)はゆし”(顔映し)逐渐发展变化成了“可愛い”,并一直使用至今。
(二)日语“可愛い”的含义和描述对象
1.“可愛い”的含义
《日本国语大辞典》对“可愛い”一词作了如下的释义:①因太可怜,让人同情的样子;②因招人吸引住,不可勿视,令人喜爱,被人想珍惜;③心爱,可爱,有魅力(特指孩子或年轻女性),心中无恶意像儿童一样纯朴。
“可愛い”一词的释意主要从两方面着眼。其一、外观方面,主体觉得或客体本身具有的样子;其二、内在的个性方面,主体觉得或客体本身具有的个性或因素。
2.“可愛い”的描述对象
“可愛い”是日语中最常使用的词语之一。为了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观察“可愛い”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武者小路实篤的《愛と死》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两部作品中使用“可愛い”一词的句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在《愛と死》中,“可愛い”一词出现了5次,其中指年轻女性的有4个,都是形容外观性的。《挪威的森林》中,“可愛い”一词共使用28次,其中指年轻女性的是22次,有17次是形容外观性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日语“可愛い”一词较多使用于孩子和年轻女性,其着眼点主要为形容外观性。
日语“可愛い”一词的描述对象主要有以下4类:
(1)小孩子、年轻女性(外貌)
“‘ねえ、ひどい髪してるでしょ。’‘そんなことないよ。とても可愛いよ。’”(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喏,我这发式好笑吧?”“哪里,非常可爱”)
(2)孩子、年轻人或自己的性格、外貌、行为
“可愛いというよりは、憎らしい若者だったように思われる。それも過ぎた話ではあるが。”(武者小路实篤:《愛と死》)(我想与其说我是一个可爱的青年人,不如说是令人讨厌的。这些也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3)小巧的东西或形象
“今日のはすごく可愛い下着だから、ピンクので素敵なレースの飾りがついているの。”(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今天的内裤可爱得不得了,粉红色的,还镶有漂亮的花边,一瓢一瓢的。)
(4)小动物
“向うからビロードみたいな毛なみの目のくりっとした可愛い小熊がやってくるんだ。”(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
我们可以从日语“可愛い”的4类描述对象中发现,日语“可愛い”的描述对象要比汉语“可爱”的描述对象狭窄得多,多以孩子和年轻女性以及外在比较小巧可爱的东西为主,含义也相对简单。
三、汉语“可爱”与日语“可愛い”之异同比较
(一)形成“可爱”与“可愛い”含义、用法不同的原因
1.两国“爱”的描述对象范围不同
从组成“可爱”一词的“爱”字来看,其描述对象在汉、日语中明显不同。松下贞三(1982)指出,日本古籍中的“愛”的含义和用法(对象)比较原始简单。日本语中的“愛”字,最早的含义是“うつくし”和“めぐし”。“うつくし”的原意为,“父母疼爱子女或夫妇相互疼爱,并倾注爱情的情感”;“めぐし”的原意为,“年幼可爱,令人怜爱而不忍心看和觉得很难过”。日语中“爱”的用法(对象)包括:父母对子女(兄弟等骨肉亲之间)的爱,男性对女性的爱(主要是夫妻之间),君主、为政者爱人民,对世间万物的爱。这与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汉语“爱”的用法(对象)相比,范围狭窄了好多,少了“孩子对父母的爱”,“仁人、君子爱人民”,“天爱人民”等这些与儒家精神相关的用法。
2.两国的国情及文化有所不同
汉语中的“爱”,受到儒家思想较大的影响,充满了政治、道德色彩。这一特点延续到了今天。相比之下,日语中的“爱”一词,受到政治、道德色彩的影响不大。这部分的意思,日语中选用其它的词汇来表达。
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将“可爱”一词用于人民、战士等,其含义是“值得尊敬的、值得称赞的”。这一用法表现了浓厚的中国特色,蕴涵着中国传统的儒家精神,即自古所推崇的“克己奉公”等思想。
日本长期以来具有强烈的“纵社会”的封建社会结构特点:“人际关系在于长幼有序。”这种社会结构特点反映到语言中,使语言的使用产生了方向性:“爱”的对象都具有支配者对被支配者、父母对孩子、男人对女人和人对物等自上而下的顺序倾向。这种顺序倾向直接影响到日本社会“可愛い”一词的使用,具有了明显的倾向性:用于强者对弱者、父母对孩子、男人对女人和人对物等的场合。
另外,日语的“可愛い”一词不是直接从汉语的“可爱”转变而来的,而是作为日语读音的符号,这也使得日语的“可愛い”不像汉语的“可爱”那样继承了自古“爱”的含义用法而具有广泛的使用对象。这也是日语“可愛い”的含义及其描述对象相对狭窄的原因之一。
3.汉语“可爱”与日语“可愛い”词语在现代生活中使用的新现象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的世界、生活节奏与日本法师空海、最澄等遣唐使的时代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来语对本国语言的影响的速度也比以前迅速得多,而且影响的范围也比以前广泛得多。如由于英语“cute”(含义“可爱的,聪明的,伶俐的”)的媒介作用,从而在日语中产生了“Q”、“Q-10”(キュート)等脱离了汉字而同音简化的新兴词。
此外,也由于受到日语的影响,在表达“可爱”时,中国的年轻人也往往使用从日语音译来的“卡哇伊(依)”这样的表达方式。
在日语中,也出现了一种在年轻女性中广泛使用的语言现象,即以“……可愛い”构成的“造语”,如“ぶす可愛い”,“ぶす”指的是容貌丑的女子,虽然长得不漂亮,但却不失可爱的意思。又如“きも可愛い”(恶心的可爱)、“大人可愛い”(熟女可爱风)。日语中这种“造语”的趋势反映出社会渐趋复杂,单一形容词已不足以应用于解释社会现象。口语中,“可愛い”的使用方向也有逐渐改变的倾向,即“可愛い”一词也时常使用于自下而上的关系。总之,目前在日本“可愛い”这一词有被广泛使用的趋势。
结语
概而言之,虽然汉语“可爱”和日语“可愛い”使用的汉字一样,但由于构词情况、两国国情、文化影响、描述对象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可爱”和“可愛い”在含义和用法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是在汉语和日语教学、汉日和日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此外,还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也是在使用中不断变化的,一般使用频率越高的词汇其义项也会产生得越多,无论是语言学习者还是教学者,对这种语言现象,一定要引起充分的注意和观察。
注释: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国立国语研究所编:《教育基本词汇的基本研究》,明治书院,2001年版。
[2]董秀芳:《论句法结构的词汇化》,语言研究,2002年,第3期(总第48期)。
[3]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4]本文“可爱”一词的例句,除了笔者阅读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以外,其它均来源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语料检索,以下简称为“北大语料”。句子后面的数字是检索到的顺序。
[5]松下贞三:《从汉语“爱”及其复合词和思想看国语史》,あぽろん社,1982年版,第46页—82页。
[6]类别后的数字为该类对象在500句中所占的句数,后面的类别均以此标注。
[7]秋山虔主编:《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小学馆,1988年版,第540页。
(山内友子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