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作文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方法。在这种模式下,语文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由此看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自行修改呢?
首先,让学生认识自改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是这样教导的:“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是这样指出的:“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接着,让学生懂得怎样改。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并予以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熟练掌握了基本要求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①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改,使主题鲜明。②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入。③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④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议论是否辩证,说明是否准确。⑤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
其次,还要引导学生互改。除了写“自由文”,每次作文训练笔者都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好后再按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由他们互改。每次互改都变换修改者,使批阅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次也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学生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有积极性。每次互改,都要求批改者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批改时要有眉批、有评语、并在最后署上批改者姓名,改好后交给对方。对方也可就批改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两人可以一起探讨。必要时还可写一篇“作文后记”,主要是谈谈自己的写作意图和对批改的感受。每次互改,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学生批改起来比教师的“精批细改”还认真,还仔细。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师改”的批语,同时提高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最后,全班交流,精讲佳作。在互改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大范围地交流,对部分佳作进行精细的赏析。这样有利于推广好的评改经验和取得的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同学们的智慧结晶。方式可采用组长汇报、组内推荐代表或教师指定等等。其发言人要向全班报告本组讨论的情况,既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学生的评改完成了教师所规定的内容和达到了预定目标,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的评改还有欠缺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无法回答时,教师可通过追问、引导、启发或者再给时间讨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黄瑞福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颜庄中学 2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