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舍创设的幽默提升了小说的艺术纯度,升华了小说的主题。本文阐释了老舍小说语言幽默的达成方式,进一步估量了幽默在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老舍 小说 语言 幽默 悲剧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他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特别是语言的运用别具风采。幽默始终是老舍的创作追求之一。老舍在创作语言上坚持“朴灵相衬”,力求使语言“平常而又陌生,常规而又创造”,其构设的喜剧情景,乃是由一种“笑谑”的语言生成,它谑而不虐,书写着嘲讽如辣、忧伤胜苦的心灵神话。
诚如马克·吐温所说:“幽默的内在根源不是欢乐,而是悲哀。”
一、心宽气朗,传达自然的幽默
老舍的幽默是启人心智的智慧,它来自于其丰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不凡的气度和对事物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老舍在《谈幽默》中说:“幽默是一种心态……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1]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一切如出水芙蓉清新而不觉得生涩,这样的幽默体现出老舍的胸襟、学识、涵养是超群脱俗的。
老舍的小说语言大多出自生活中的矛盾,有时“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却不脱“原生态”的幽默,这样的人和事如在左右,如同邻家人的笑话。老舍的幽默语言不是故意做作、虚张声势,其笔下的人物不是不食五谷的神仙或是具有齐天气魄的英雄,而是碌碌红尘中的凡夫俗子。他的小说中想象和行动上的幽默带有喜剧性的矛盾。如《赵子曰》中“敬求速遣追魂小鬼将贱内召回,以便小子得与新式美人享受爱的甜美!阎君万岁!阿门!”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是语言幽默运用得恰到好处,把阎王同基督教联系在一起,活灵活现地勾勒了“赵子”的性格特点。再如《老张哲学》中“十一月九日,老张一个人的国耻纪念日”,由这句话可见老张爱钱的程度之深,可以拿一个国家的耻辱同金钱划等号。被洋车夫拿走的才是五角钱,就要称“国耻纪念日”,这有多滑稽、可笑。在他小说作品里自然幽默的句子比比皆是,读者读之如入美学殿堂却不觉得疲惫。
二、站在高处,传达智慧的幽默
“现代小说叙述语言常突破传统小说编故事、讲故事的叙述模式,而渗入哲理性成分。这些成分或隐或显,表现了文学向哲学靠拢的一种移位趋势,增强了语言表现力。”[2]老舍的小说往往寥寥数笔,就达到幽默的效果,而且多为语简言奇、精切动人的警句、格言。老舍认为“一个没有哲学的故事是没有骨头的模特儿”、“伟大的文艺自然须有伟大的思想与哲理”,因此他的作品充满着哲理的思想内涵。如:“小科员、乡下佬,循规守矩在雾里混饭吃,社会上最腐臭的东西,你也得香花似的抱着,为那碗饭。”这一醒目惊心的句子体现了老舍对现代市民社会认识的深度:只要跳不出灰色的生活圈子,要想生存下去,只能敷衍、混世。这体现了作家的睿智。
《离婚》中的老李既具有哈姆雷特式的犹豫彷徨,也具有堂吉诃德执著追求自由的狂热精神。老李本身有许多可笑之处,充满了幽默元素,作为老李的对立面的老张,左右逢源,积极维护着整个黑暗社会的人伦秩序。
作家秦兆阳说:“只有智慧才能嘲笑愚蠢,所以嘲笑和幽默本身也是一种‘智慧的格调’。”[3]老舍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到认识,通过幽默的语言反映出来,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如《四世同堂》中描写蓝紫阳“他自己的心眼是一团臭粪”,通过作者智慧的嘲笑,让读者在书中看到一个令人讨厌、令人憎恶的无耻之徒。如《离婚》中:“张大嫂一边刷洗家伙,一边落泪,还不敢叫丈夫看见,收拾完了站在炉前烤干两只湿眼睛。”这段描写让人感到无比生动,既而产生了一种幽默的伤感。老舍的小说经过幽默的折射,消解了当时中国社会以崇高、美好、幸福、真理名义存在的伪饰,凸现了病态的个体精神文化现象。
老舍看似凭借一点小幽默、小油滑,为笔下丑态百出的人物开脱,使读者读来因“小市民”的“油嘴滑舌”忍俊不禁,但老舍的用意更在嘲讽和批判,然而这种批判“有谐谑,但不很尖刻;有嘲讽,但比较温和”,显露了作家的智慧,幽默只是手段,而非终极目的。
三、巧比妙喻,传达修辞形成的幽默
巧比妙喻写幽默。老舍利用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语言功底,形成忽出奇兵的幽默,而这种幽默暗含各种语言技巧、修辞手法。老舍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奇特的艺术想象使得他的比喻通俗、丰富而又奇特巧妙。他常常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读者的不设防中生成诙谐幽默的效果。如《离婚》中:“横竖差不多相等,整是一大块四方墩肉,上面放着白馒头,非常的白,仿佛在石灰里泡过三天,把眼皮鼻尖耳唇都烧剩不少。”虽然出奇的比喻让人意外,但是合乎情理,增强了小说语言的幽默感,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鲜明。《四世同堂》运用了大量的精彩比喻,获得了超凡脱俗的效果。这些比喻用得十分准确,通过作者心灵的加工,把一些毫无生气的东西,打上了人情与人性的印痕。如:“忽然地,门窗、树木,一起响来,风由上面,由侧面,由下面,带着将被杀猪的狂叫声,带着沙漠黑土与鸡毛……”这句话虽然入喻的是动物,但是把生活在夹缝中的底层劳动人民拼命挣扎喘气的情形和社会环境的萧条写得淋漓尽致。在老舍的小说作品中这样的比喻还有很多。通过这些比喻,人们更能直观和清晰地看到当时社会更深一层的糜烂。
人与物悄然互喻藏幽默。比拟分为把物比成人和把人比成物两种。这些比拟在老舍小说中运用得相当多,如:《二马》中“拿破仑(狗名)一扫兴,跑到后园对着几株干玫瑰撅上嘴!它心里说:不知道这群可笑的人们为什么全撅上嘴!想不透!人和狗一样,撅上嘴的时候更可笑!”再如《老张哲学》中:“孙八是个好人,傻好人,唯独他肯被老张骑着走。”这些比拟增添了新的幽默特色,使作品更加诙谐,也让读者在品评过程中加深了对作品的体会。
夸张变形见幽默。夸张和幽默是亲兄弟,与幽默的讽刺有着密切关系。如《二马》中:“不但嘴里出命令,干脆的说,她一身全是命令。她一睁眼,两只大黄眼睛,比她丈夫至少大三倍”,这描写的是张伊太太在家中地位非凡。类似这样夸张的语言在老舍小说作品里有很多,他的夸张是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只是把反面现象多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来,以增加幽默的色彩。《正红旗下》中描写大姐婆婆生气是“鸣炮一百零八响”!诸如这般夸张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事物的矛盾性,增强了幽默效果。所用的夸张从事理上看往往到了近乎荒诞的地步,在一片喜剧气氛中使夸张对象得到极度变形的表现,而这样又常常有违常理,有一种隐性的“自贬”意味,从而产生幽默。
四、矛盾形容,达到佯谬的幽默效果
老舍的很多小说将情理互相矛盾的词语放置在一个紧凑的横组合段中,使表层的能指之间,在语义上呈现一种互相冲突的悖论关系,形成复杂的语义。矛盾组合就是“在语言形式上可体现为单句内各成分之间的语义矛盾,也可体现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语义矛盾”[4]。换言之,老舍小说达成通过违反形式逻辑的变异语言幽默,是传达深层语义的手段之一。比如老舍写《离婚》中的老李,“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悲哀”,“可是他必须往里爬,一种不是事业的事业,不得敷衍的敷衍公事就是没事。”这些自相矛盾的句子把老李既要敷衍又觉得不甘心、灵魂深处透着清高、实际行动只得随俗的痛苦心理展示得淋漓尽致。他毕竟摆脱不了生于其中的市民社会环境,避免不了市民性格的弱点和局限,笔锋似幽默实酸楚。
老舍具有契诃夫的微笑和高尔基的苦涩。诚如老舍所说:“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反映,要把人物说话时的神态都表现出来,需要给语言以音乐和色彩,才能使其美丽,活泼生动。”[5]老舍创设的幽默提升了小说的艺术纯度,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特别是借助一种啼笑皆非的幽默,发出一种苦笑。显然,苦笑深化了幽默的悲感,更充分表现了对普通人的痛苦生活的深切关注、理解、同情。对各色人物老舍用不同的幽默笔调作了形象的书画,有善意的戏谑、讽刺,有冷嘲、针砭,甚至有鞭辟入里的痛击。他的善意戏谑妙趣横生却直指人性,有着永恒的文学意义。
注释:
[1]孔庆东:《老舍的幽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2008-08-03。
[2]祝敏青:《小说修辞学》,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3]秦兆阳:《漫谈格调》,当代,1981年,第3期,第36页。
[4]刘诚言:《老舍幽默论》,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153页。
[5]王建华:《老舍的语言艺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9页。
(孙萌 黑龙江省绥化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1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