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材是基本而又特殊的课程资源,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实施者、执行者,又是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和建设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序、补充、整合,使之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资源 教材 调整补充 开发利用 学生发展 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种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及广告宣传、报告会、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等都属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仍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已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应是动态的、开放式的,是可变的、发展的。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树立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意识,可以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调整、筛选与补充。教师的使命,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性的加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发展。
作为课程资源的实施者、执行者,在执教鲁人版高中语文课程的过程中,笔者遵循以上原则,灵活地增补、整合课程资源,使之更丰富、更合理、更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高中语文整体教学,更好地发挥了课程资源的作用。回首必修1-5册和《唐诗宋词选读》及《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执教过程,笔者认为几个地方的资源整合很有必要。
一、前后勾联,相互补充
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走进自然”与第一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所选文章的特点基本一致,艺术特色和思想教化也处于同一层面。所以在学到第二册第一单元时,将它与第一册第三单元放在一起欣赏回顾,在复习巩固写景状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前后勾联,分析鉴别,让学生接受多层次多角度的“大自然”的熏陶,以山水情韵荡涤灵魂,强化审美感受。
执教《唐宋八大家散文》中苏轼的《后赤壁赋》时可以联系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前赤壁赋》,既能强化文本背诵,又能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有效勾联中反复体会苏轼虽无辜遭贬但又超然豁达的思想感情。
二、链接生活,增添亮色
1.必修第三册第三单元“观照女性命运”,所选文章给人压抑和沉闷的感觉。从《诗经》到《祝福》,从窦娥到祥林嫂,从历史尘烟中一路走来的诸位女性几乎个个都是愁云惨淡、哀肠九转,她们非不贤不良,但迎接她们的几乎一律是悲惨的命运。
而放眼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命运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也应与时俱进,接轨现实生活。于是笔者发动学生查找、举证女性成功的典型材料,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女性命运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让学生更全面、更理性、更乐观地去看待女性命运,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笔者将材料整理归纳,形成《女性的美好时代》一文(附后),使这个单元的教学与现实生活很好地接轨,从而引导学生由课本知识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延伸,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为原本晦暗凄冷的第三单元平添了一丝亮色,增加了一份令人鼓舞的教学因子,为学生年轻的心灵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2.必修第三册第四单元“文明的踪迹”中《都江堰》一文,激情洋溢,情文并茂,充满了对李冰父子的赞美之情,对造福百姓的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意。可就在讲完此文之后,笔者偶然在《百家讲坛》中听到了更多的关于都江堰的佳话——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天府之国四川发生了一场震级为8级的汶川特大地震,瞬间地动山摇,山崩地裂。这场地震给四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距震中不到2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城市——都江堰市,都江堰市城边上的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四川几千万老百姓要靠它喝水、1370万亩庄稼要靠它浇灌的、被称为“天府之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震之后却只出现那么一点丝毫不影响其功能和健康的裂缝!
世界为之震惊,各路记者纷纷实地考察,人们欣喜地看到,大震之后清清的岷江水依然从上游一路走来,经过都江堰的宝瓶口,源源不断地流向了成都平原。法国媒体为此发表了一篇名为《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经受了时间和地震的双重考验》的报道。笔者认为这些内容比起古老的历史更加灵动鲜活,更能令文本增辉,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豪情壮志,于是笔者寻找时机,为文本做了一个补充链接,学生反响颇佳。同时这也是一次“温故知新”的机会,学生在回顾勾联的过程中,情感和价值观获得了再次升华。
三、调整结构,合理重组
必修第四册“学习活动”——“真情伴我成长”,选文感情真挚,时代气息浓郁。但本专题放在这里并不是很恰当,它的内容其实与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至爱亲情”更加契合。而必修第三册“学习活动”——“走近孔子”放在第四册中便浑然天成,因为它正好与第四册第四单元“建构精神家园”的主题相一致。调整组合之后思路更顺畅,条理更清晰,学生也更易接受。
从这一点来说,笔者认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执教之前都应该通读整个高中的必修及选修课课程,从而以整体意识驾驭语文教学,使教学行为更富成效。
四、以人为本,拓展文本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所以从实现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要考虑所选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看,要考虑所选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否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据此,可对课程资源进行如下拓展:
1.必修第三册“学习活动”——“走近孔子”的设置体现了儒家学说的重要地位。孔子的思想内核对青年学生的熏陶和激励作用尤为明显。在阅读文本资源的基础上,笔者补充了“《论语》名言60例”原文及翻译(略),让学生整理、背诵,既加深了学生对孔子其人和学说的理解,又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了思想境界。
2.执教必修五第二单元“爱的生命乐章”前,纵览本单元两篇经典爱情剧本和五篇中外诗歌之后,结合中学生中越来越多的早恋现象,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人到底应该怎样对待爱情?怎样的爱情观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恋爱婚姻的最佳时期是什么?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笔者将班里一名优秀学生《阅读笔记》中的一页复印后发给每个学生。这页笔记摘录的是《罗兰小语》中关于爱情的精辟论断和亚里士多德的精当见解,现截取部分——
罗兰谈爱情:
·恋爱只有在可以认真的时候才认真,如果你对恋爱的前景没有十分把握,那还是抱一种欣赏的态度比较妥当。
·如果你希望一个人爱你,最好的心理准备就是不要让自己变成非爱他不可,你要坚强独立,自求多福,让自己成为自己的生活重心,有寄托,有目标,有光辉,有前途,总之,让自己有足够多可以使自己快乐的源泉,然后再准备接受或不接受对方的爱。
……
亚里士多德的话:
一个善人,即一个有美德的人,在情感方面必须是有自制力的人,行为必须符合“中道”: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动机下,在适当的方式下所发生的情感,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情感。
……
尤其可贵的是,这名学生在摘文之后用红笔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细细读来,仿佛作者正以亲身感受为依托向我们娓娓诉说她的心得体会,让人幡然醒悟:“爱情原来如此!它并不唯美单纯,它也是一种学问,需要用心经营。爱是一种最珍贵的感情,要为最值得的人保留。”——这样将课程资源予以拓展,呈献给学生的就不是机械的文字,而是对生活的用心思考;不是呆板的、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而是灵活、丰盈的思想。相信更多的学生会因此而理性地思考爱情、规划人生,而不是盲目地沉溺于早恋的漩涡之中。
至于选修课程,小说方面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学中国小说,再涉猎外国小说;《史记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应是《史记选读》优先,因为散文中涉及到的部分人物在《史记选读》中正好有他们的相关传记,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的《张良》和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留侯论》,两者一脉相承,应讲求先后顺序。
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教材。无论教材完美还是有瑕,它都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地区特色、个体风格、时代变迁等因素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随时补充、协调、整合,从而达到能动、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的目的。
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每时每刻添收获。只要细心研读、用心发现、留心搜集,就能挖掘、补充、丰富文本资源,从而积累优质的教学资源,做到在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相信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附: 女性的美好时代(部分)
20世纪是人类有史记载以来首次出现女性群体的世纪,是女性觉醒和革命的世纪,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成功的人生舞台,炫舞出独特的光彩。她们不容置疑地成为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女人,她们的声音、地位、价值,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引领着社会的潮流。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是当仁不让的女中豪杰。
吴仪
生于1938年,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先后多次担任多个工厂的多种职务,后任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她说:“如果我当选,我将按照鲁迅先生所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选不上,我将回到哺育我成长二十年的燕华那块土地上,由60年代的拓荒牛,成为80年代开拓奋进的牛,为北京市的建设,作出燕华人应有的贡献。”
……“不畏人言仍从容,女子到此是豪雄。”吴仪不受干扰,以她坚强、独立、自尊以及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回答了一切。
吴仪曾经是中国权位最高的女性,但她仍愿意自称“小女子”。在外界眼里,“小女子”吴仪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这几年,吴仪多次被冠以“铁娘子”、“时代女性”、“拼命三郎”等与她柔弱外表不协调的称号,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最近又把她列在“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女性”的第二名——这样的“小女子”恐怕只有吴仪自己才叫得起。
吴仪对这些往往一笑置之。她引用大文豪苏轼的词为自己打气:“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夏奈尔
她是世界服装史上一位非凡的女性,她一生中曾在两个时期准确无误地预见和把握时装潮流的趋向,两度把全世界女性的服装进行了全面革新,创造了服装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上50位最伟大的服装设计师”之一。
晚年,年逾七旬、已平静生活了十多年的她,突然戏剧性地宣告复出,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然而夏奈尔却镇定自若。她深信,这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她的精神、斗志和创造力,丝毫不减她创业的初期。果然,奇迹出现了,夏奈尔趋向实际的设计征服了美国市场,仅一年就成功地夺回了往日的声势。人们称赞她的再次出山开创了她另一段辉煌人生。
……若在天有灵,夏奈尔定会含笑九泉。
夏奈尔作为历史上一位最伟大与最具影响力的高级时装设计师,总是走在时装界的前列。在过去的100年中,无论是在时装设计上,还是在对人生的态度上,她都是女性追求的先导和典范。因为夏奈尔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诚如她所言:“某一个世界即将消失的同时,另一个世界也正在诞生,我就在那个新的世界。机会已经来临了,而我也掌握住了;我和这个新世纪同时诞生。”她自豪地说,“我是第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纪里的人。”
(孙丽英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中学 2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