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901

  

推敲《石榴》中的两个句子 

◇ 刘 宇

  《石榴》全文一共才七八百个字,但是作者却能在方寸之地翻转腾越,读完全文我不得不为郭沫若先生灵动的才思所折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文亦元完文,郭沫若的《石榴》尽管十分优美。但仔细推敲,不当或者值得商榷之处,也还是存在的,据我陋见,其中两个句子存在疑点。
  1 “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该句明显存在冗赘重复的问题。“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破、口大笑”重复。病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忍俊不禁”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有两种正确的表达方式:“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不禁破口大荚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露出一口的皓齿。”
  2 “单辩的花虽没有双辩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作者是考古学家,对各类文物非常精通,由花联想到各种文物是很自然的事情。作者用“红玛瑙的花瓶儿”比喻“花骨朵”,用“安普刺”比喻“盛开的花”。用“金耍”比喻“果实”。贴切、新奇。不过语法出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如果我们将本体代入句子就会很容易看出:“单瓣的花虽没有双辩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花骨朵由盛开的花变为果实。”石榴花的变化过程应是从花骨朵(红玛瑙的花瓶儿)始,再开花(安普刺)、最后结果(金垂)。因此。“由”字应该放在“红玛瑙的花瓶儿”前,而“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这一短句是对“金曩”的补充说明。
  综上所述,此句改为“单辨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由红玛瑙的花瓶儿变为希腊式的安普刺再变化成中国式的金垂(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更为妥帖些。

推敲《石榴》中的两个句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