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接了新的班级后,我提醒自己:一定要给学生、给自己读书的时间、空间,并以“读书。就是让生命中寂寞的时光变成精神的享受”与同学共勉。
于是,每节语文课的前10分钟,成了两个班同学的“读书时间”,前半段交流读书心得,后半段推荐精美文章。坚持至今,近几天翻翻学生的读书笔记,快100篇了。
记得我们的阅读是从龙应台的《百年思索》开始的:《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哲学:迷宫中望见星空》,《史学:沙漠玫瑰的开放》。跟着作者,我们进一步认识文学、史学、哲学的特质,我们更深一层地思考人与人所置身的这个世界,我们惊羡作者生动的文笔、深邃的哲思。就这样一篇篇地读下来,《黑暗王国里的残烛》,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近春秋那个时代;《时间怎样地行走》,让我们感受时间;《接站》《樱桃故事》,让我们体悟亲情;《生命的化妆》,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提升自我;《幸福的篮子》,让我们品味幸福,珍藏幸福……读温家宝总理的《仰望星空》,我们反复诵读着诗句: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晌起春雷……诗中那寥廓而深邃、庄严而圣洁、自由而宁静、壮丽而光辉的星空,诗人那博大而高尚的情怀深深吸引着同学。在同学们的目光中,我读到了心灵的震撼。
就这样,我们的灵魂受到浸润,思想受到启迪,思维得以培养,文笔得到训练;视野开阔了,思路拓宽了,文笔流畅了。
一天下午,在阅读课我向学生推荐茨威格的历史特写《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了《序言》后,我又简述了书中所记的几个历史瞬间。同学们说:“老师,再选点读读吧。”于是,那一节课,我们又读了《拿破仑:滑铁卢的一分钟》,10000多字,我在讲台上诵读了近50分钟。同学们的心似乎一直绷得紧紧的,战役的结局、欧洲的命运、拿破仑的千虑一失、威灵顿的沉着稳健、格鲁希的优柔寡断……”也许,在这节课上,“滑铁卢的一分钟”与同学们生命中的一些至关重要的一分钟实现了链接。读完后,我回办公室喝点水,再上第二节课。
回到教室,讲台上平平稳稳地放着一杯纯净水,一位同学为我倒的。只取“纯净’’二字,无须更多的文字描述这水了,它不仅滋润了嗓子,它更是一分关心、一种期待。
我们已经读的、正在读的和将要读的许许多多书,不就像一杯杯纯净水吗?而且,它纯洁的是心田,净化的是灵魂,滋养的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