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811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初探

◇ 杨 瑛

  作业设计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通过作业设计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源手生活。重视社会实践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学习了课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我布置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尝试在互联网上查找和自己所学知识相关的资料,和同学相互交流或练习上网发电子信件。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体验,不仅了解到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精彩。  此外,语文作业设计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参加学校各种文学活动等,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诸如春游、参观、演讲、辩论、手抄报等活动,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还可组织学生组成调查小组,上街开展“找寻身边的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灯箱上的警示语和广告语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可以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
   二、以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生命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发展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个体性和差异性。以生为本,承认并尊重这种个体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个重要特点。我们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充分发挥他们的所长,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但应保证他们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抄写、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使他们易学、乐学,增加学习的信心。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外,适当地提高要求,设计一些拓展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文字、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  例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课后有一条作业: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我则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一般的学生要求略微降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求把这首词的意思写下来即可。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作业的自主性还体现在学生对作业的自主设计上。在预习新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设计作业。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比比谁的作业设计最科学、最新颖。自主设计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语文能力。
   三、激发想象.拓展主动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想象,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在学习了《明天的太阳城》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太阳城可真是一个美妙的世界,请你以“游太阳城”为题,写一篇想象日记。  学生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自由翱翔,天马行空,充分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愉悦。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初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