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日本教育家佐滕擘教授说,你的课堂让孩子有一种幸福感吗?你的课堂富有文化吗?你的课堂充满激情和智慧吗?你的课堂影响着孩子的变化和发展吗?教授的阐释给我们提出了一种课堂教学的境界,那就是:如果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带来幸福的感觉,课堂形式多样、激情四溢和充满睿智,那么学生能不受到感染而健康发展吗?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能达到这种境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到幸福呢?
首先,应鼓励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信任的幸福。美国作家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因此,有必要告诉学生:要想使自己学习进步。我们必须对自己充满信心,时刻告诫自己“我一定行”“我一定能赢”,以十足的信心去制定学习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实现它而奋发学习。这样,成功就离你不远了!这样的鼓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动力和激情,进而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上。因此。在平时的阅读训练和读写训练中。我都做到信任每个学生的能力。有时对他们的鼓励还深入到生活、娱乐、运动等方面。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重视,被关注,从而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找回信心。每天在快乐中在鼓励中更加努力地学习。
其次,应激发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去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现代的学生接受面广。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见解,对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他们的创造能力更是不客忽视。因此我们对学生应充满人文关怀。注重他们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尽量避免学习中的越俎代庖。比如我在教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推荐与自我推荐”时,特意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你们一定梦想过有一天也能站在这三尺讲台前,找找当主持人、当演讲家、当老师的感觉吧?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把这讲台让给你们。相信你们人人都能当好班级委员的。希望你们大胆发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同学们一听,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接着。我就提出了推荐与自我推荐的注意点,布置学生在座位上缘写发言稿,然后让学生上台交流。同学们个个都争先思后,各尽所能,大显身手,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拘束,更多的是自信与快乐的情感表达,迫切地希望自己能被评为班级委员。这节课蕊得了空前的成功,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可见,让学生融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让他们在快乐的实践中轻松地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第三,抓住教材所抒发的情感来吸引学生。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如果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走进作者的心灵。那么同学们就能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悲伤着作者的悲伤,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被语文学习中的美所熏陶浸润,这样理解起课文内容来也就水到渠成了。如在教小学语文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时,我让两个学生上台操作切苹果:一个用老方法一竖着切,一个用新方法一拦腰切。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分别看到了什么。并询问学生:你们以前用过新方法切过苹果吗?你们以前有没有想过要用这种新方法切苹果?你们以前知道苹果里藏着五角星吗?学生通过亲身的操作与体会,很容易就能感悟到文中的小男孩在向“我”显示这种新本领时那种自豪的心情。以及作者看到用新方法切苹果得到的结果时产生的那份意外与惊喜。接着再去体会作者从速件事中得到的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就比较容易了。最后教师问学生,以后你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该不该只用老方法去思考?应该怎样做?学生很容易就作出了回答:要多换一种方法,变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可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多么轻松自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乐意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共鸣。在感悟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学生只要满怀自信,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乐意表达和展示。那么,四十分钟的课堂就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团。
教育家魏书生说得好,课改不外是为了两个需要,即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这两个需要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的教育。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融入课堂。在幸福的感受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