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853

  

“读”到深处情更浓

◇ 沈 争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读为主,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人民子弟兵的英勇事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引领学生学习人民解放军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 品读课文,深人体会人民解放军与洪水大决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感人事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当、点面结合的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
  二、朗读词语.回顾课文(出示词语)
  肆虐疯狂地撕咬漂动的树梢军旗
  汹涌猛烈地撕扯灭顶的房屋军徽
  暴怒崩塌的堤坝摇摇欲坠的电杆
  铮铮铁汉
  1 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这些词语。(自由读,读词时要想想每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读出体会,读出画面。)
  2 说说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朗读词语,在读词中体会精神,想象画面;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回顾了课文。自然进入学习的情境。)
  (过渡)让我们回到1998年。(多媒体出示1998年洪灾画面)让我们随着百万大军,走进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形势的险恶
  1 自由朗读思考:此时此刻你眼前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吧1  2 交流朗读感悟,指导朗读“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体会雨大、雨猛、雨多。  ①看图读文,理解“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体会江水冲击江堤态势的凶猛,千里江堤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②“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指导学生抓住“告急”“就是”和“……”体会灾情的紧急,气氛的紧张。   3 出示1998抗洪视频,指导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险情的危急。  4 理解“日夜兼程”“气壮山河“  5 学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突出相关词语,表现出形势的万分危急,用心体会解放军官兵的英勇无畏。
  
  四、抓关键词句.品读2-5自然段
  1 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要求:可以轻声朗读,细细品味,也可以边读边批注。
  2 交流自己的体会。请大家听清要求:先读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仔细听,对同一内容如果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补充。
  (1)抓住“闻讯”“顿时”“一条长龙”体会子弟兵反应快、动作快、齐心协力。
  (2)读一读“官兵……大堤,保住大堤!”从这几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理解“索性(干脆)”“全然不顾”。
  指导朗读: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谁来读读这几句话,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朗读出来。
  还有谁想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
  (4)他们一个个奋然……人墙,“奋然”可以换个什么词?(奋不顾身)战士们的这一跳会有什么结果呢?
  (也许会被激流冲走,也许全被巨浪吞没。也许会剐破脚趾,但他们毅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引读——)
  (5)为了这个信念,战士们:狂风来了怕不怕?暴雨来了怕不怕?巨浪来了怕不怕?
  引读:战士们高喊——从战士们的高喊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7)面对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用这副对联来歌颂他们再恰当不过了,齐读“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把对他们的赞美之情读出来,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抓关键词、句,创设情境,想象体验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在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之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出情,读出味。)  3 子弟兵们奋不顾身保卫大堤的事迹让我们倍受感动,他们个个都是铮铮铁汉。齐读第3自然段。  现在让我们走近其中一位,去仰望他的光辉形象,他的名字叫——。老师有个提议: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用心品味语言文字,走进黄晓文高尚的内心世界。
  (1)谁来谈谈,读了黄晓文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了不起,不可思议)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2)还有谁想说黄晓文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读读看,最真切的感受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的。
  (3)铁钉扎进去,他都没有时间包扎,他争分夺秒干什么?读读句子,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他争分夺秒护大堤的。
  (设计意图:点拨是一种艺术。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点拨,会给学生心智以启发,打开学生自主探究的门径,活跃学生的思维,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享受会学的喜悦。)
  (4)黄晓文不顾自己的痛,可我们的心在痛,齐读第4自然段,把我们的感受读进去。
  (5)就最后一句拓展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抗洪英雄?
  (过渡)是的,他们个个都是铮铮铁汉。战士们除了护大堤还要干什么?(救群众)  4 请同学们速读第5自然段,找出最让你动情的句子,放声朗读。  (1)谁来读?你想读哪一句?  (2)出示: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旗飘扬。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引读: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周运兰老师最想见到什么?攀上树枝等待了九个小时的小江珊最想见到谁?
  (设计意图:“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旗飘扬。”这一句是作者情感的聚焦点。老师引读重点句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宣泄,有助于体会作者对子弟兵的赞美之情。)
  (4)出示: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指导诵读)
  (5)1998年的夏天,长江两岸到处是洪水灾民,到处是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身影。  (6)多媒体展示一组子弟兵抗洪救灾的图片。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子弟兵救助人民群众的画面,有声有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理解课文提供了丰富而又真实的材料。)
  (7)第4自然段是写谁的?(黄晓文的大特写)
  对比朗读,细心体会:课文第2自然段的一组群体形象再现了大堤抢险时的情景,第4自然段着力刻画了黄晓文铮铮铁汉的形象。第2自然段是“面”,第4自然段是“点”,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表现了全体解放军官兵奋力抢险的感人场面,又展示了英勇战士的典型形象。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朗读是检验学生理解文本、宣泄情感的良好途径。教师指导朗读,让学生把各自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
  (8)让我们一齐读第5自然段,把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铭记。请同学们放下书,试着把子弟兵的感人事迹记在心底,引导背诵:在……在……在……哪……滔……  5 有一首歌传唱大江南北,感动你我,(欣赏《为了谁》)面对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能用几句话写下来吗?(学生边读,边写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老师用《为了谁》这首歌渲染激情,指导学生“读出感觉、读出体会、读出激情”,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
  (过渡)亲爱的战友们,听到了吗?你们是同学们心中的铮铮铁汉,你们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座座丰碑,让我们永远把你们铭记,引读第6自然段:大江——  
  五、联系2008年冻灾、震灾,品读第6自然段  1 人民子弟兵除抗洪救灾外还有哪些抗灾抢险的事迹?(1·25抗冻、5·12抗震)
  2 拓展总结:人民子弟兵和全国人民一起战胜了洪灾、战胜了冻灾,2008年5月他们又以忘我牺牲的精神奋战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在废墟下刨造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滚滚大江作证,巍巍高山作证,他们是摧不垮的钢铁长城,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3 齐读第6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 自由读课文,把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 收看《抗震救灾》节目,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精神。  3 搜集人民子弟兵抗震救灾的文章,读一读,学习他们一心为民、英勇顽强的精神。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气壮山河 场面描写 团结一致
  心系人民
  铮铮铁汉 典型形象 英勇无畏

“读”到深处情更浓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