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813

[ 江美楼 文选 ]   

浅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 江美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学校仍是“读、写”训练有余,“听、说”训练不足,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敢口语交际,不会口语交际。更不善口语交际,常常是见了人不敢正视,当众讲话缩头缩脑,说起话来不是低声细气、扭扭捏捏,就是结结巴巴、辞不达意,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必须严格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能力意识、实践意识和评价意识,努力使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有一个新的突破、新的提高。
  
  一、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交际情景,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1 营造热情洋溢的“说”的氛围。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能在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中锻炼发展。让他们在民主、和谐、愉快、自由的氛围中。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以饱满的热情、微笑的态度、适当的提示、亲切的鼓励,消除低年级学生怕说的心理,让他们在大胆说的成功实践中,产生说的自信和兴趣。
  2 创设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要把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引进课堂,为学生口语交际创设情境。如设计“阿姨问路”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阿姨”和“路人”进行“问路与指路”的对话;创设借粉笔情境,让学生学习“借物”的对话等等,然后让学生以分组表演的形式相互评议。学生在交际的情境中,不但想说敢说,还说得津津有味,激发了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加强渗透式训练.拓展口语交际的空间
  
  1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典范。阅读教学必须融语言训练于课文学习之中,引导学生把在口语交际课中学会的方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使说话促进阅读理解,又在阅读理解中巩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渗透的关键是要找准两者结合的切人点。一般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挖掘教材因素。课文插图、文章标题、典型句段以及课文的空白处、矛盾处、疑难处,都可以作为口语训练的凭借;二是把握教学契机。当学生意见分歧、认识模糊、思维不清、疑问重重之时,往往就是口语训练的绝佳机会,此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析、评价,以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
  2 在实践活动中渗透。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例外。教师要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设计训练内容。如一位教师抓住春游这一契机,从带学生一起玩人手,领着学生边玩边找春天,每到一处胜景,就在岩石上、草地上席地而坐,随意说开,学生边说,教师边给予指点更正。教师既鼓励大家大胆说,又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说得更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伴随着一片欢声笑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知不觉地得到了锻炼。
  3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赞可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挖掘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语训练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与人交往中发展个性,培养素质。由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包括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所以,在具体渗透训练时,除了教师要直接参与、加强指导外,还得发挥家长的督促和指导作用。一方面,要求家长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如接待客人、走亲访友、购买商品等,让学生多交流:另一方面,让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并把情况反馈给老师。这样家校配合,全面落实,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强化评价意识,在考评导向上求突破
  
  考核评价是一根有效的“指挥棒”,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如果仍是一张试卷评高下、口语交际一边挂,又有谁愿意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上用气力、下工夫呢?对此,我们要认真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大力改革和完善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迅速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评价摆上应有的位置,并严格考评,严格奖惩。
  首先。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应自成体系,单独考评。在课堂训练、家庭学习和社会实践三大块中,应以不同学期、年级、学段的不同要求,灵活确定考评的比重。其中,低年级以课堂训练为主。高年级以社会实践为主;在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评中,应以日常评价为主;日常评价,又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宜注重定性评价,多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其次。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重点应着眼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口语交际探究,从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中,教师应更新观念,不应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一员,是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以及体验感悟的角度不同,对同一种语言材料的反应也往往呈现多元化的格局,教师在考评中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通过设立创新奖、质疑奖,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胡”思“乱”想。从而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再次。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方式还应突出实践性和多样性。“新课标”强调,口语交际的“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交际情境去评价学生,那只能是“岸上游泳”“纸上谈兵”。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必须淡化课堂气氛,强化生活气息,创设交际情境。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让语言不仅在他们的嘴上活起来,更要在他们的脑海中活起来;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自主表达的氛围,而只有此时的评价,只有在游泳中评价游泳,才最真实、最可信。口语交际同时又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评价时亦应体现其互动性和多样性。除坚持教师的主导评价外,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诸如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书面评价,口头评价;……总之,通过评价,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进步与不足,不断促进口语交际教与学的完善和提高。

浅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