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868

[ 陆庆东 文选 ]   

让农村孩子有话可说

◇ 陆庆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际越来越广泛。口语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是:“让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课程中一个重要的课型。每到城里听课,见那里的学生个个口若悬河,甚至语出惊人,心中甚为惊羡。然而在我们农场,由于条件的制约,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尽人意,许多学生对口语交际课有畏难情绪,时间一长就形成封闭的性格。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交际中想说、愿说已成为我们农村语文老师想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谈点自己的想法: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必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就得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话题。虽然教材安排的话题都是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精心选择和安排的,但是由于地域、城乡、学生不同,一个话题贴近了一部分学生,却难免与另一部分学生有距离,这就导致了有一部分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元话可说。无话想说,时阎长了对口语交际就有了畏难情绪。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基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各种方式,给学生创设出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让教材在学生的充分参与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人说“情动而辞发”,只有产生欲望才有交际激情。教师只有创设交际情境,学生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有表达的欲望,才会激情地畅所欲言,从而在交际实践中提离口语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他们的情绪才会高涨,主动性才会被调动,口语交际的指导才不露痕迹。
  长期以来。讲台只属于教师,学生只是听众,于是学生渐渐地失去了交际的欲望和动力。要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想说、乐说.教师首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做他们的伙伴,做他们的听众。在平等的交际环境中,学生的心态平稳,情感易于激发,这样他们才乐于表达。当然老师既要做听众,又要做指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要让学生在平等轻松的交际氛围中,大显口才,品尝到交际的快乐。
  上口语变际课,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多表扬少批评,同时要不断地改变活动的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际。教师不要让课堂存有被遗忘的角落,特别要关注不善交际的学生,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见解,乐于倾听、乐于交往、乐于合作、乐于交际,让合作的阳光照耀着每个学生。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疲劳,容易厌倦.所以对小学生的训练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活动形式要不断变化,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始终保持着想说的激情。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利用电教多媒体展示现实的生活,不仅为说话训练提供情境素材,而且也给他们树立学习说话的样子。至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让他们畅所欲言。展示自己。这样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让农村孩子有话可说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