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一切写作的材料应“是生活里原有的”,客观上没有充实的生活,主观上没有内心的感受,“而勉强写去,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有充实的生活,才能写好作文。既然如此,写作教学就必须关注学生生活,干预学生生活,使生活实践成为学生作文的源泉。但是现在的学生缺乏生活:
一、生活匮乏
1 参与的匮乏。现在的学生困于教科书、习题中,限于两点一线的刻板生活,甚至吃饭、洗澡的时间都非常紧张;各种兴趣爱好几乎全被束之高阁,偶一为之不过是自己心血来潮或者是为学校展现素质教育成果而突击训练;因为是独生子女,同伴之间缺少交流,对父母关心少;置身信息社会,却对社会不了解。
2 阅读的匮乏。课外阅读没有时间,很多时候受家长责备而只得将课外书弃之二边或者暂时搁在一旁。
3 思想的匮乏。这是必然结果,刻板的生活只能培养刻板的思维,缺少阅读导致心态郁闷,纯粹的学业竞争和独生子女的“孤独”,使同学间情感交流不足,关系淡薄。又多自我中心,故缺乏感恩意识。
4 心灵的匮乏。学习的巨大压力,升学的巨大压力,使学生心灵长期不自由、不宽松,生活无趣丧失激情,只有应付交差。对生活中生动的真情细节无动于衷,硬挤出的文章干瘪而雷同,难以打动人心。
二、人生四有
从长远目标看,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人才。就必须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眼前的目标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让他们生活有内容、读书有兴趣、为人有感情、心灵有力量。
1 生活有内容。即生活内容丰富,而且有情感投入,有认真观察,有主动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班级生活、课堂生活,注重细节的生动、精致和活力。 笔者在此谨举一例。笔者所在班级常年开展“名言我推荐”“名言我创造”活动,“名言我推荐”要求推荐的同学响亮地背出名言,介绍背景(名言的出处、产生的情况),流畅地说出推荐理由,理由要有针对性。其他学生评点,举手表决。“名言我创造”内容须哲理与文采兼具,创造者也要响亮地背出,流畅地介绍。到一定时候还对自撰名言进行评比,对两类活动文稿汇总编辑,以此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2 读书有兴趣。只有功利性的阅读,而没有情趣化阅读,这样的人是肤浅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努力推进“书香班级”建设,其中通过传记文学阅读让学生逐步建立起人生的榜样系列。产生做大写之人,做有真趣之人的强烈愿望。
学生读书要有情趣,让书中健康高尚的思想感情去滋润他们,去感染他们,从而提高他们生活的品质。让读书的乐趣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乎于一个发烧友、票友的心态,一种出于内心的爱好。由此展开的阅读生活是他们写作的源泉宝库。未来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怕不会低予现在,人的心理压力会很大。今日培养学生读书情趣、乐趣、志趣,让他们在将来心有所安,情有所寄。
3 为人有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对爱心有更多更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走出自我中心,培养感恩意识,让爱多向流动。
以亲.隋为例。要消除错误认识,认为好父母就要对自己关爱得周到再周到,服务得细腻再细腻,只会享受、不会回报,设身处地为父母考虑太少,任性、自私,对父母苛求、不理解。一个真正懂爱的孩子,必不能心安理得坐享其成,他会有察觉,有思考,有回报。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和理解,写出的文章就会有温暖,有格调。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爱的细节,在爱的坐标系中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爱不是为自己专设,从而少一点理所当然。
4 心灵有力量。爱思考善探究,思想有力。意志坚韧,胸怀宽广,心情乐观。也就是说不仅外在有力,内在也有力,有眼光有个陛。笔者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观点碰撞,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深入思考,并能“舌战群儒”。
三、四步同走
1 提前介入。活动初始即创设氛围,激发每一个学生以参与者、体验者、观察者、记录者的身份投入。如学生写运动会,一般觉得自己不是运动员没什么体验好写。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班在2008学校秋季运动会未正式通知前,即在班上宣布运动会阶段开展“全新进程全新体验·全新作文”活动,首先预热,然后报名,由于有人数限制,先行开展选拔赛,几个运动项目同时进行,有模有样,此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就开始记日记。
2 随时跟进。第二阶段适应性训练,老师、学生了解年级有竞争力的对象,运动员确定基本目标,每天利用早锻炼、体育课时间训练,还可以各自物色一名陪练。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分成宣传报道组(下设通讯组、摄影组)、后勤服务组(跟踪服务组和饮食品发放组)、联络组、安全卫生组等,确保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在整个过程中至少担任一个角色,然后布置任务,扮好各自角色,并且预练,教师和各组负责的学生切实检查推进。如宣传报道组在此阶段结束前要熟悉学生运动会的相关报道,知道赛前、赛中、赛后均应跟踪,胜利、失败均应挖掘。特写、背景组合报道,本班、他班视野开阔。运动员、服务组、观众均可关注。这一过程的体验性生活继续写成日记。 3 确定角度。学生扮演什么角色就从什么角度体验,不能贪大。相对于面而言,个人的信息显得不够宽不够深,贪大只能浮光掠影;以为从各处扯上几句就是宏观报道,其实不过是凑句而已。作家只因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出彩,何况我们?还以运动会为例,第三阶段全班总动员,每个人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其中宣传报道组争取宣传稿全校第一个播出、宣传稿件量全校第一、争做学校或年级第一撰稿人,展现班级风貌。结果宣传报道组几个指标全部完成,他们的体会当然非常之多!他们写运动会当然就从宣传报道这块切人,这样就不会蜻蜒点水。运动员、宣传组、后勤组、联络组、安全卫生组,全班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担任的角色来写运动会日记,运动会就显得多姿多彩。
4 片段整合。运动会的第四阶段为总结表彰,总结是以同学为主,形式多样。配上振奋人心的音乐,师生制作几个小课件,营造一点氛围。预先请相关同学准备好,现场对典型采访。这些又是很好的日记内容,而其中有这样的设计,请同学用一两个关键词(可以在准备好的一组中挑选,如“拼搏”“坚持”“勇气”“自信”“鼓励”“合作”“快乐”“荣誉”等,也可自填)来概括自己在运动会前后一段生活的最大感受。把这一段时间日记中的相关内容抽取出来,再加以整理,就能很好地反映出这一关键词所包含的意思,而这不正好是一个素材或命题作文吗?也落实了叶圣陶先生“我口写我心”的要求。至此这一阶段的生活就较为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记忆仓库。于漪老师曾说:“每个人头脑里都有一个活仓库,教师要善于给他抽个线头。插个路标,启发他们到仓库里去找,找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的东西。”日后写作文,学生到仓库去寻找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