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秘才会领悟到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电影、绘画、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然和谐、有利于身心开放的“心理场”,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妙悟”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感氛围,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那秋风中片片飘零的落叶,那云遮雾绕的重重华山以及那枫树下王维翘首东望家乡亲人的图像,加上悲凉、凄婉的洞萧乐曲,把学生带八了课文的情景中。当学生在音乐声中深情诵读时,整个身心都与画面、音乐融为了一体,到达了美的极致。在课文的情景中,学生的心与王维的心奏响着同样的音符。在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王维看到家家户户欢度节目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时,我班丁路易同学朗读。语速放缓,语调低沉了。教室里静极了。我轻抚孩子的肩头说:“你的朗读。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你还想说什么吗?”丁路易低声说:“想到王维还那么小,就这么长时间离开家,一定很想念家人,而今天又是重阳节,看到别人都和家里人在一起,他心里多难受呀!我很替他难过,所以我这样朗读。”同学们在她的启发之下,说:“我想到了,王维这时一定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站在窗边,很想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此时,学生动情、动心的朗读。让一段思乡的旋律洋溢在课堂上,让那翘首东望的形象呈现于课堂上,让王维对亲人的呼唤回荡在课堂上。就在这抒情的朗读、入情的体会中,我和孩子们的心灵,都净化到了一种空灵的状态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