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818

[ 朱卫红 文选 ]   

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困难及对策

◇ 朱卫红

  2008年9月中旬,我对我校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阅读困难
  
  1 基础不牢固:30%的学生字词基础不牢,阅读时不认识字,不理解词语,更不理解句子和篇章了。
  2 阅读量不够:100%的学生家里没有课外阅读书籍(只有作文选、优秀作文等应考书籍)。
  3 阅读环境差:86%学生的家长没有读书习惯,因此家长不重视阅读,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4 阅读方法少:72.67%的学生说本班教师在评讲阅读题目时往往只给出正确答案,而没有教方法。
  5 阅读时间少:这是普遍存在的。在学校要上课,回到家要写作业,周日要参加辅导班……
  6 阅读兴趣低:这是最为重要的。本来学生的课余时间就少,再加上网络、电视的冲击,学生阅读兴趣大减,而兴趣是解决学生阅读困难的前提条件。
  
  二、解决对策
  
  1 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觉得需要阅读。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阅读,快乐地学习,让“阅读”成为“悦读”。
  (1)巧用悬念。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娓娓叙讲,孩子被带进有趣、惊险、奇特、激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教师戛然而止,欲知后事,请读原文。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好。
  (2)现身说法。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阅读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愿。
  (3)感化表扬。小光是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连考试卷上的阅读题目都不读。接手这个班级以后,我从情感人手,关心、引导、表扬。一个月后,小光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已经赶上了一般的同学。更可喜的是他请我给他推荐假期课外阅读书籍,准备认认真真读书。
  2 推荐书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水平推荐不同读物。第一层面的学生阅读的书籍的内容要求简单,故事性强、生动,如童话类、寓言类及拼音版的书籍;第二层面的学生可推荐一些稍复杂、趣味性、哲理性较强的读物,如国内外名著、伟人传记、历史名篇等一类读物。
  3 指导方法。教师要指导阅读方法与技巧,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使学生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想,在读书过程中做好圈、点、画、注,并且要学会合作解决问题。交流分享收获。对于读书中的一些妙语佳句,要及时摘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 家校配合。为了弥补书源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课问课余随时到图书馆借书还书,十分方便。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另外,请家长配合,每个学期为学生购买书籍(一本或两本),在家中营造每天读书的氛围。家长自己也应该坐下来读书。送给孩子的生日和新年礼物应为书籍。
  5 开展活动。本学期,学校举办了首届阅读节,向学生推荐了大量的好书,还请来徐州电视台主持人吴宏健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读书体会,并举办读书征文比赛。班级也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共读一本好书心得交流会、优秀阅读卡展评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为了激励先进,我们每月开展评选“阅读大王”活动。教师月初布置学生阅读任务。月末检查,看谁月末读的书最多,谁就是本月“阅读大王”。
  同时,教师要做好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写作指导工作。依据程度的不同,参与的活动也可不同。可以开展故事比赛、想象竞赛、演讲比赛、阅读竞赛等活动。在各种活动中。教师要起到点拨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表现要多鼓励,充满期待,教师的希望是学生成功道路上的灯塔。

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困难及对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