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873

  

让习作在自改与互改中完美起来

◇ 刘 璐

  写作教学要考察学生修改习作的情况,要关注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怍,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一、把自主修改的权利放给学生
   自改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较难的事,但是只要教师在评改中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步骤,并注意提供时机让学生自主修改,其修改能力是会很快提高的。
  1 明确修改意义。对于修改习作,小学生心理上有障碍:有的想改却不知如何改;有的缺乏耐心,虎头蛇尾;有的对自己的习作抱着轻率的态度,不想改或只是奉命改。我们应该告诉学生,修改文章的目的,是使文字更好地表达思想并合乎规范。我们必须激发学生修改欲望,培养自改意识,并将这种工作贯穿习作教学的始终。  2 学会自我修改。修改习作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不管学生改得是多还是少,哪怕只是改一个错字、更换一个标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比教师精批细改要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四读自改法”修改习作:一读,通读全文,立足全篇,对照习作要求,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上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二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三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语句,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四读,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检查润色。  3 互相交流修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为发挥集体合作的优势,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习作机会。要求学生在小组或大组中诵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评对方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提出修改意见,若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辩论。然后,由学生合作评改,或者由原作者根据大家的意见自主修改习作。
   二、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渴望让别人认同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
  1 自我寻找闪光点。学会欣赏自己,学会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是学生展示自己、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第一步。学生习作大多是平平实实的,但是也不乏得意之笔,有时是词语的运用,有时是段落的安排,有时是开头开得好,有时是结尾写得妙……习作写完后,让学生进行自评,要求学生找出令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并写上理由。这样,学生就会充满兴趣地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一词一句地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在寻找之中,学生就会反复地思考、品味自己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中的得意之处,同时,对自己认为不足之处就会顺手改之。  2 自我展示闪光点。当学生通过自己品读,找到习作中自己认为最为满意的闪光点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在班级中自我展示。可以进一步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获得了教师和其他同学适时给予的激励性的评语或体态暗示,就得到了全身心的满足和快乐。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自我评改后的稿子贴在“习作展示栏”上,让全班学生欣赏借鉴。
  3 自我评价闪光点。在充分展示自己习作的闪光点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闪光点进行评价。因为口头的语言表达可能是学生一时灵感的进发,只有将口头语言整理归纳成条理清晰的书面语言后,这个闪光点的阐述才能变为经验。为此,学生应结合自己和同学的评价。对闪光点进一步浓缩和概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评价:一是从遣词造句上进行分析,看看自己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是否做到确切、形象、生动;二是从感受上进行分析,看看自己是否做到有感而发,情真意切。适时自我评价闪光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鉴赏能力,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走进生活、还原生活的良好习惯。
   三、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曾经听过一节习作评改课,教师选出班级里写得较好的一篇习作请同学们品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的大多是习作的不足,一篇原本优秀的习作,成了人人“攻击”的“靶子”。小作者低着头一言不发,写作热情在这一片批评声中被无声无息地浇灭了。如果我们帮助每个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别人作品的亮点,必将会进一步树立学生们习作的信心,激发起习作的热情。
  1 欣赏与摘录相结合。每个人都期待被认同、被肯定,儿童尤其如此。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习作写出来以后,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习作展示栏”上,然后,引导其他同学将贴上的习作当作“名家名篇”来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寻找习作中的闪光点,并在自己所欣赏的作品上标上记号,写上评语,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片段等摘抄下来。这样做,一方面对文章的作者是肯定和激励,他会争取写得更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另一方面作为评阅者,如果看到别人的评价与自己不谋而合也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感到自己的鉴赏是有一定水平的。这样,作为作者与批阅者,学生就获得了双重的心理满足,写作的信心就更强了。
  2 欣赏与交流相结合。及时交流与反馈,是习作评改的一项主要活动。要引导学生对别人习作进行欣赏并展开交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满足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进行必要的习作指导(在交流中相机进行渗透)的一个手段。课堂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同学的哪篇习作或者习作中的哪一处,并说出理由;也可以请小作者绘声绘色地读读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可以请同样欣赏这篇习作的其他同学加入,一起交流。一起赏析,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向的交流局面。让学生从欣赏别人的习作人手,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形成独到的见解,这是欣赏的最终目的。  3 欣赏与评价相结合。学生欣赏习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习作初步感悟的过程。这一层次带有浓郁的兴趣色彩,完全由学生个人喜好、情绪和班级氛围所决定。只有当欣赏上升到评价高度时,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生生”的和谐互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贴在“习作展示栏”上进一步地深化欣赏与评价。这样就能做到使交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使评价更富于生命力。课堂上,学生对所读同学的习作发出了赞赏评价,也会激励他人。学生在学会欣赏别人习作的同时,无形中学会尊重别人、宽容别人,对于自身来说,也是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思维
   儿童的心灵充满着智慧和幻想,凸显着个性和童真。如何激发学生睿智、灵性的思维来刨新习作评改方式,成为习作评改魅力常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想办法让学生大胆去想,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创,把束缚他们思维的枷锁彻底卸掉,这样。学生在习作评改方式上往往会有奇思妙想出现。

让习作在自改与互改中完美起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