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891

[ 李桂才 文选 ]   

指导朗读,培养美感

◇ 李桂才

  表情朗读是语言的艺术。表情朗读能使学生眼到、口到、耳到、情到,它是培养学生文字感悟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其感受美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创造美的欲望得到激发。指导表情朗读,手法很多,笔者结合《月光曲》一文的教学实践,试述几点做法:
  
  一、抓住关键词句.品评文字妙用
  
  表情朗读能使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并通过联想、想象体味其中的情感,获得情感体验。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充分品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准确意义,从而传递审美信息。如《月光曲》中“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句话是盲姑娘赞美贝多芬的,教师应指导学生用赞赏的语调来读。读到“弹得多纯熟啊”时,应表现出盲姑娘还在回味刚才的音乐的感受,突出一个“熟”字;读到“感情多深哪”时,应突出一个“深”字,以体现贝多芬琴技的高超。“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引导学生对比朗读:①“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②“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让学生从停顿、语气、情感等方面去体会,去比较,去发现。第一句中“您”字后面的逗号表示有较大的停顿,盲姑娘在揣度弹琴人是谁,当猜想到弹琴人是贝多芬时。表现出惊喜、激动的心情;而第二句则体会不出这种感受。学生通过表情朗读,咬文嚼字,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体会出盲姑娘不但喜爱音乐、懂音乐,而且对美好境界无比神往。这使贝多芬觉得遇上了知音,激发了刨作灵感。这也告诉了我们贝多芬再弹一首的缘由。学生理解得越深切,感受越强烈,获得的情感就越真切,从而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二、指导表情朗读.领略音韵美
   朗读文章时要注意重音、停顿、语调、节奏和语气,教师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时。一定要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月光曲》一文中第九自然段借兄妹俩听《月光曲》时的情景来写《月光曲》的美好意境。随着乐曲旋律的变化,兄妹俩想象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当出现“海上升明月”画面时,学生朗读用平缓的语气,表现出大海的宁静而美丽;当出现“彩云追月”画面时,学生的语调渐高,表现出兄妹俩心情兴奋而明朗;当出现“月朗涛涌”的画面时,学生应用激昂有力的语调,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海面壮美而开阔。笔者在教学时通过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海面的变化,展现出《月光曲》的意境时强调是柔和进而激昂,节奏由慢到快,使学生意会到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并与文章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刘勰说过:“夫情必依于理,情得然后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受到审美教育,又领略到文字的音韵美。
  
  让孩子自己走
  忡利民
    每天放学,当我带着孩子排队走出校门时,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家长焦急地等着。我发现全班45名学生,只有一个学生没家长带,他每天放学总是独自回家,看着他小小的身影在人流中穿梭,我都要多注视一会儿。我后来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为了生活,他们要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做生意,没有时间来带他。就叫给他遵守交通规则,走路靠右走,遏红灯要等车辆过完了再走。每天按时回家,不能路上贪玩。而孩子也很听父母的话,总是小心地走路,安全地按时回家。
  有一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当我把孩子带出校门时,家长们各自带走了自家的孩子。我看到一个小女孩正朝她妈妈发脾气。说什么也不坐她的摩托车。原来每次都是她爸爸开着轿车来带的,今天她爸爸出差。由她妈妈来带,天空下着雨,她感到很委屈。她母亲没法只好“打的”把她接回家。而我发现那个没人带的孩子依然是自己撑一把小雨伞走回去的。有一次,我们班里举行野营活动,许多孩子带的是家长准备好的成品食物,唯独那个孩子带的是蔬菜和大米,自己动手做饭,他做出来的饭令许多孩子包括我都啧啧称赞。
  看着孩子做饭时麻利的动作,我领悟到了生活育人的道理。不仅仅是做饭,还有自立、坚强、刚毅,都让这孩子学到了,而这些正是我们现在这一代孩子所共同缺少的。
  没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子女的。如果仅仅是给他们以温饱,给他们以舒适,那么野生动物都会。真正爱孩子,不仅要给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去生活.要用乐观、坚强、自信、独立的态度去对待。爱孩子,就让他们做雄鹰,教会他飞翔的本领.然后让他自己在天空飞翔,而不是让他们做风筝。永远由父母用线牵着。爱孩子,就让孩子自己走,给他们指出一条正确的路,告诉他们要遵守规则,懂得哪里需要避让、哪里需要暂停,然后让他们朝自己的目标走去,做父母的只要用目光注视着就行了。

指导朗读,培养美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