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结合儿童小学阶段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引导儿童展开想象和幻想。充分发挥他们思雏无拘无束的特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堆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没有想象。就没有感性情景的再现,也就不会有丰富的感情活动,写出的文章就套缺乏血肉和真情实感。因此,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想象作文的实质就是将积累的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它是创造性形象思维的结果,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只有思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儿童才能将记忆中的表象奇特地加以组合。想象出曲折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果。 要写好想象作文,就必须学会观察生活。认真积累生活经验,并把观察所得作为想象的原材料。切不可乱想、瞎想,因为凭空乱想、瞎想。会给人一种盲目性,就不会有说服力。即使是科学幻想,也应当以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水平为基础展开想象。因此,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热情地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积累一定的情感和认识,为写好想象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拉近现实生活与想象之间的距离。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想象一定是现实生活中暂时还不存在的。还没有发生的事或物。这样学生才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想象作文。再次,对学生作文还要进行恰当的评价。本着鼓励自由体验、自由交流、自由表达的原则,着重从作文是否具有童真、童心、童趣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做真事、动真情、说真话.引导学生用“童言”来写童真、表童情,培养健康的文风和人格。
总之。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表达习惯。肯定他们的“童话”,欣赏他们的“童话”。鼓励他们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对他们学习和运用语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持宽容的态度。不要急于教他们那一套成人化的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而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只有这样。儿童作文才能多姿多彩,才有生命活力。才有“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