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860

[ 解自忠 文选 ]   

尽精微,致广大

◇ 解自忠

  绘画大师徐悲鸿有一句著名的绘画理论:“尽精微,致广大。”如果将这一绘画理论借鉴到语文课堂上来,“精微”就是教学中的“细节设计”,而“致广大”则是对细节设计提出的指向。那么,教学中的细节设计,该从文本哪些地方下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文本中“数字”
   在《狼和鹿》一文中,狼的“功臣”行为与鹿的“祸首”行为都不是人们事先的愿望。而是“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客观后果。这说明看问题必须有辩证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在看到事物坏的一面时,应同时看到其好的一面;反之亦然。只有这样全面地看问题,才不致做出轻率的决断。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教者可以抓住一串变化的数字。
  师:100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里大约有多少只鹿?  生:4000只鹿。  师: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000多只。而鹿的总数很快就超过了多少只?  生:10万只。  师:两个冬天后,鹿群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6万只。
  师:一年死去多少只?
  生:3万只。
  师:一个月要死去多少只?
  生:2500只。
  师:一天呢?
  生:800多只。
  师: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还剩下多少只?一共死去多少只?
  生:还剩下8千只病鹿。死去了9万2千只。
  师:从这些惊人变化的数字,让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生:我从最初鹿群4千只到最终剩下8千只这些数字的变化过程。我感觉到人们辛辛苦苦25年,几乎是徒劳无功。 生:我认为人们的所作所为,不但是徒劳无功,而且破坏自然界生态关系;鹿的大量繁殖,破坏了凯巴伯森林,也损害了鹿种群的健康。这是一种无知的行为。
  生:人们所谓的“好心”不一定就能办成好事,有时正好相反,办了坏事。
  [简析:学生整体感知后,教师如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内化人文感悟,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几乎天天遇到的问题。该教学片断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出文章中关键的数字,学生经过一次次计算,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面前,学生被深深震撼了,并引发深层次思考。在一次次的计算中,就与文本对话,与文本融合,与文本隐含的意义发生激烈的碰撞,从而建构出自己更为深刻的个性体验。学生对“功臣”与“祸首”的辩证关系已经从感性了解走向了理性的认识。]
  
  二、文本中“关键词”
   《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  (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值得敬仰和赞颂。敌意将“更”去掉,引起学生注意后,引导思考:这个“更”字,可以去掉吗?)  师:乘客们怎么值得敬仰和赞颂呢?  生:因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师:乘客们的这份谈笑风生、这份惬意,是谁给的?这个“更”能去掉吗?
  (画下直接描写艄公的句子,读一读。出示: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师:三个普通的句子,三个不寻常的动作,再认真读一读,你一定能读懂艄公这个人。如果能读懂,你想送哪些词语给艄公呢?有什么根据?
  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一个又一个画面之中:  1 (教师引读)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天还有些寒意,羊皮筏子刚行驶不久,突然,一阵狂风卷着巨浪迎面袭来,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2 (教师引读)羊皮筏子行驶到了黄河中央,这里水势复杂,呀,一个好大的漩涡,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3 (教师引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能见度越来越低。波峰浪谷再次袭来,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师:这样一个浑身是胆、充满智慧的艄公,值得敬仰和赞颂吗?这个“更”字能去掉吗?不能!你该怎么读——   生(接着读):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师:如此一个面对险恶风浪依然镇静而又机敏的艄公,值得敬仰和赞颂吗?这个“更”字能去掉吗?不能!你该怎么读一  生(接着读):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简析:教学设计紧紧扣住一个“更”字,引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与艄公对话,在层层递进中,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在步步加深中,一次又一次地拨动学生的心弦,艄公“镇静、机敏、勇敢、智慧”的形象在学生的脑中越来越清晰。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真切。一个“更”字的教学贯穿始终,体悟精妙,领悟到位,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文本后“背景”  《詹天佑》一文记述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筑路任务的事迹。表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对这位百年前的杰出人物有真切的认识,从而充分地感受人物的精神、意志?
  师:同学们,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难。
  (屏幕出示以下文字,背景音乐为《命运》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读着屏幕上的文字,你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的感受吗?   生:我读着“好友牺牲。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这些词,我真为詹天佑伤心,詹天佑肯定是顶着巨大的悲痛在修筑铁路。  师:大家都谈得很好,了解到了这些,你再来读读这段话,你一定会有别样的触动。来,自己读读,读出心中的感受。
  屏幕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来,谁来读读这句话?当狂风怒号、黄沙满天时,詹天佑总是想——
  生:(读)
  师: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生:(读)
  师:当帝国主义分子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男生齐读。)
  师: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
  (女生齐读。)
  师:面对所有的困难,他总是想——
  (全班齐读。)
  [简析:“人不能也不会生活在历史的真空中”,这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认识一个人一定要紧密联系其生活的背景。这背景既包括个人家庭背景也包括社会历史背景;其二,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中才能凸现出来。该片断中,教师补充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困难的资料,及时精当。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情感之弦被愈绷愈紧,教师巧妙弹拨,情动而辞发;学生语言表达。真实而质朴。“背景资料”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了。]

尽精微,致广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