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828

[ 刘加伟 文选 ]   

层层深入,用逻辑力量征服读者

◇ 刘加伟

  议论文重在以理服人,要有较强的层次感,要做到层次清楚,说理透辟,用文章内在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是罗列材料,结构松散,层次不清,缺乏说服力。这些问题在2008江苏高考作文议论文中表现得也较为突出。  而高考阅卷专家组对议论文的批阅。明确要求关注“扣住‘好奇心’辩证说理,观点独到,论据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语言有逻辑性或扣住某一方面分层次展开论述,层层深入,引例鲜活有特色”的文章,把论证具有层次性作为评分的一条重要标准,又明确提出:“平面展开、语言表述一般的议论文不超过55分;仿佛有层次,其实只是事例的罗列和情节的铺排的议论文不超过50分。”可能由于高考作文命题“文体白选”这一开放性要求使不少同学忽视了议论文文体规范的训练,于是一些本不应出现的问题却有泛滥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虽议论文的结构有横纵式之分,有并列、总分、对照、层递之分,但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人们常常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层递式结构展开论述,因为它符合一般人的思维规律、认识规律,论证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如《秋水》就是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先由河与海比,从河水上涨,两岸不辨牛马,到海水不可为量数,由小到大,说明事物的相对性,河伯认识的局限性。接下来就论述,尽管海水无比浩瀚。但海也不是绝对的大,海水在天地之间有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之间。再接下来从反面论述,由大到小,四海之于天地,中国之于海内,人之于万物,都是微不足道的,自然界大小是相对的,最后论证人类社会中的人的作用,依然是相对的。这样逐层论证,层层深入,论证透彻,充分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逍遥游》等议论文采用的也都是层递式论证结构,这些文章以其严密的逻辑、雄辩的力量为人传诵,至今仍闪着智慧的光芒。  平行并列的结构极易造成议论的平铺直叙,缺少层递和深入,而运用层递,可以使思想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强化,从而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现就2008江苏高考作文议论文中的层次问题举例分析如下:
   一、要多角度、多层面举例论证
   议论文必须举例论证这是毋庸置疑的,举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应该尽量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等方面来举例,要紧密围绕论点论证,切不可让事例与论点风马牛不相及,不可张冠李戴,也不能罗列事例,当然还要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论证。但笔者在阅卷中发现,很多考生的作文都是平面展开论证:
  例1 全文围绕“好奇心促使人成功”这一观点进行论证,举奥斯特、牛顿、瓦特等事例,这样的论证只有一个层面,仅从科学家的好奇心一个方面来论证,显然缺乏代表性和典型性,当然更缺乏说服力。
  例2 全文围绕“我”对古人的好奇展开论述,举例如屈原、司马迁、陶潜、苏轼、李煜等,且不说蒯子如何陈旧,就从举例情况来说仅写文学家显然论证面单一。
  以上两例都因举例单一、缺乏层次性,使说服力大打折扣。也有考生举的事例都是2007年、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如邰丽华、洪战辉、袁隆平、孟祥斌、钱学森等,看起来好像也能从不同层面来论证,但明显硬贴标签,生拉硬拽,自然难得阅卷者青睐。下面考生的作文则显然技高一筹。
  例3.苏轼让我好奇,面临困境总能以超然旷达的情怀为漫长的历史描绘出经久不衰的绚丽春色——曹雪芹让我好奇,深陷沉沦却以顽强的意志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名著——贝多芬让我好奇,《命运交响曲》正倾诉着他不凡的人格魅力。
  苏轼、曹雪芹、贝多芬三个事例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由乐观到坚强,由中到外,由文学家到音乐家,多层面论证,举例典型,论述较有层次感。
   二、分论点要有层次性
   一篇议论文,为使论证有层次性,可以使用分论点。在2008年高考中很多考生作文中有分论点,且分论点貌似有层次性,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有的顺序不当,有的其实还是平面展开的。如:
  例4 好奇心使人进步——好奇心使人聪明——好奇心使人成就事业。
  例5 好奇心带来质疑——好奇心带来发现——好奇心带来惊喜。
  例6 拥有好奇心.你的外表才能更美丽——拥有好奇心.你的思想才能进步——拥有好奇心。你的人生才能充满乐趣。
  捌7 拥有好奇心可以创造世界——拥有好奇心可以救人性命——拥有好奇心可以使人向上。
  例8 好奇心是快乐的音符——拥有好奇心可以撩开质疑的面纱——好奇心是消除烦恼的良药。
  以上五例都有三个分论点。但例4中“使人进步”与“成就事业”其实是一个层面,难以并列;例5中“带来发现”与“带来惊喜”经常是同步的,也缺乏层次性;例6中“思想才能进步”与“人生才能充满乐趣”交换顺序才符合逻辑;例7中“拥有好奇心可以救人性命”显然牵强附会。再说与“可以使人向上”也应交换次序;例8中“好奇心是快乐的音符”与“好奇心是消除烦恼的良药”其实基本上可以划等号。所以这五例的论证都缺乏层次性,只不过披上了伪装而已。以下几例则是分论点有层次性的典范。
  1 好奇心是美的来源——好奇心是智慧的催化剂——好奇心是感动的源泉。
  2 拥有好奇心可以发现生活之美——拥有好奇心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拥有好奇心可以为成功奠定基石。
  3 拥有好奇心可以带来快乐——拥有好奇心可以成就发现——拥有好奇心可以让未来更加灿烂。
  4 好奇心可以为我们带来惊喜——好奇心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好奇心可以改变一个时代。
  5 好奇心是探索的开端——好奇心是认知的阶梯——好奇心是进步的动力。
  6 好奇心为中国古典文学添上了浓艳的一笔——好奇心加快了文明的进程——好奇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7 好奇心让我走近自然——好奇心让我热爱生活—好奇心让我实现理想。
  8 对未知领域保持好奇心会使你发现生命的奥秘——对未知领域保持好奇心会使你提升精神境界。
  9 在科学的海洋中,好奇心就是阵阵海风吹起创新的涟漪——在文学的殿堂中,好奇心就是春天望不见边际的草色,将根深扎地下,等待一场雨后绿成一片海洋——在生命的长河中,好奇心就是洒落的阳光,在河面泛起点点金光。
  以上几例遵循由浅人深、由低到高的顺序来论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事物的发展规律,分论点层次清晰、条理有致,其中6、9更是精致可喜。
  
  三、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进行论证
  
  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正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以下几例便是按照这个顺序展开论证。
  1 保持好奇心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好奇心需要勇气——保持好奇心要笑对人生不怕挫折。
  2 拥有好奇心是一种期待——拥有好奇心需要坚持——拥有好奇心需要信仰般的虔诚。
  3 保持好奇心要勇于探索——保持好奇心要敢于质疑——保持好奇心要摆脱平庸。
  4 拥有好奇心你便拥有了收获一人生路上要永葆好奇心——保持好奇心需要热爱生活——保持好奇心需要毅力。
  这四例逻辑严密,层层深入,足见考生精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令人叹服。对每一位学生都大有借鉴意义,对教师指导学生写作也有很大价值。
  当然。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不只是层递式,还有其他几种,如并列、总分、对照等,为满足论证的需要,经常灵活选择、交叉使用,但都要遵循“围绕观点论证,增强说服力”这一原则。

层层深入,用逻辑力量征服读者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