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根据写作教学特点,综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表达真情实感,激励创新精神,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习作训练效果呢?
一、自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说:“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学习的实质不是外部变化。而是内在能力与倾向的变化。”在习作训练中,学生是主体,自主训练自然成了主旋律。
1 生活自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始终是写作的源头”。有了这个不竭的源头,习作的灵感才能绵延不绝地奔涌而来,心灵的体验、情感的波澜,才会在笔下一一呈现。贴近生活,创作才有基础,才会丰富。因此,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里撷取写作素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是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文章。为了避免空洞的课堂说教,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我组织了一次秋游,让学生到山林中去仔细观察,看看树叶的颜色、形状都有哪些特点。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亲身体验,获得了鲜活的材料,写出的文章内容翔实,富有真情实感。
2 训练自主。(1)自主积累。写作源于生活,但有许多知识可从书报上间接获得。应鼓励学生多读多看,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2)自主训练。要通过记日记、写读书笔记、编写作文集等训练,多渠道积累素材,形成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习作水平。(3)自主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放飞想象,可以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进行习作;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展开联想、补充,或者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进行创造性思维,如《十年后的家乡》《未来的……》《假如我……》等。通过这些思维活动,灵活运用储存的素材,写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3 情感自主。学生习作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记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体验。我们要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打开五彩缤纷的情感之窗,自主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充分展现他们充满童趣的内心世界。这样,新课标说真话、实话和心里话的要求便有了着落。
二、合作
在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习作能力,更能培养现代团队精神。
1 与生活合作,拓展习作视野。学生的习作源于丰富的生活积累。同学们只有走进生活,与生活合作,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1)融入家庭生活。让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参与家庭收支管理,参与家庭大事筹划,参与家庭日常交往,成为家庭生活小主人,在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中获取营养。
(2)融入学校生活。学校是学生的乐园。学校对学生性格、能力和心理等诸多素质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要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真诚地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在实践中丰富情感,提高语言积累。
(3)融入社会生活。老师、家长应携起手来。让孩子大胆走向社会,主动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在与大人们的交往中丰富他们的阅历,培养他们参与生活的能力。
2 与老师合作,打开思想窗口。学生的生活积累是片断的、星星点点的,要把这些积累运用到写作中,必须经过优化、组合与加工。教师可结合具体的写作要求,在素材的选择上做好“导向”和“示范”,使学生沿着“导”的方向,照着“范”样,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整合大脑中相关信息,打开思想窗口,放飞想象翅膀,运用综合表达能力写出奇妙文章。
3 与同学合作,提高习作层次。互评互改作文是同学间“合作”取长补短的最好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互补,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珠联璧合,是提高习作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1)克服羞涩心理,大胆交流。同一个问题,大家要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用的信息,要及时“下载”,为己所用。
(2)真诚地对待同学。对同学习作中表现出的不足要积极指出,帮助改正。只有真诚对待别人,才能获取别人对你的真诚。这样,合作学习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对于自己存在的不足要虚心改正,对别人的长处要虚心学习、借鉴。
三、探究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对学生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学生对这个五彩的世界永远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浓厚的兴趣是探讨研究的动力。探究式学习,正如布鲁纳的发现法一样,更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1 研读名篇名作,汲取有益营养。名篇名作具有示范性,可以起到很强的引路作用。研读名篇名作,既可积累素材,又能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倾向,产生成功到底在哪里的疑问。在对习作的深入探究中,所悟即所得,学生便会把所得用于习作实践中。
2 交流习作,取长补短。很多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当成心底的“秘密”,不想也不愿与别人交流,这是自身水平停滞的主要原因之一。习作交流,一方面要给别人的文章提出看法,另一方面,别人又对自己的文章评头论足。就在这评头论足间,学生就会主动开动脑筋,调动所有的知识积累,探讨、研究习作,发现成功与不足,从而师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
3 尝试修改,提高水平。在传统的习作训练中,学生的习作好坏自有教师定。教师的评语成了“圣旨”,学生一味地依赖老师。新课改背景下的习作教学需要探究式写作,学生要养成自己文章自己探究的习惯,在探究中,形成对自己习作的看法,从而逐步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并在修改中提高习作水平。
自主、合作、探究,赋予习作教学新内涵,使习作教学更具主体性、人文性。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习作不再是枯燥的,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习作训练效果大大提高,因此教者更应去倾情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