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和一群普通的海鸥之间发生的一些不普通的事,让人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因相互关爱、相互信任而结下的深厚情谊,文之有味,情之真切,令人动容。今天教学的是第一课时,以前教学第一课时总是根据识字、读文、概意等固定模式进行操作的,这样教学好处很多,教师教得系统,学生学得扎实,同时还能让学生习得一种阅读的方法。但若就按这样的模式一直操作下去,久而久之孩子们是否会有乏味之感呢?我想肯定会有的,正所谓:“咸鱼虽美,久食则无味”。今天我就准备给孩子们换换口味——来给文本照张相。
开课伊始,我这样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到诗歌的王国里邀游了一圈,在诵读和欣赏之余,感受到了诗人的才晴和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同时也领悟到了世间万物真是各有灵气、各含娇容。也正如2000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其实那份灵气那份娇容是大自然拿来考验我们的眼睛的,有的人目中所见处处是美,而有的人大美在前却视而不见,这是多么大的差别啊!今天老师就来练一练你们的眼力,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位普通的老人和一群普通的海鸥,看一看你们能否从他们的普通中看出背后的那份不普通。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大声阅读《老人与海鸥》一文,注意做到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一定要停下来多读几遍,并把它画下来,等会儿交流。”然后孩子们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一遍读完,我先让同学们汇报那些难读的句子,大家的目光基本上聚焦于3、4节和15、16、17节(真巧,这几节正好是本篇文章的重点),因为其中有几个长句子容易读破,特别是这几句中出现的几个生字和多音字孩子们也容易读错,像“漩涡、应声而来、撮起嘴、亲昵”等等,于是我带着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起了这几段,时而范读,时而引读。时而男女生比赛读,就这样几遍读下来,孩子们表现得越来越棒了,感情也越来越投入了,我看时机成熟,便开始了“我的捣腾”。于是我问道:“孩子们,文章读了这么多遍,相信文中的老人与海鸥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那位老人和那一群海鸥,看一看你的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孩子们依着我说话的节奏,静静地慢慢地闭上了双眼,于是—个个精彩的瞬间开始呈现。刘小玉说:“我的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一位老人在喂养海鸥的画面。”我一听立刻追问道:“画面中的老人在做些什么?海鸥有何表现?”刘小玉回答:“老人把饼干丁小心地放在围栏上,撮起嘴呼唤着海鸥。海鸥扑着翅膀应声而来,几下就把饼干丁扫得干干净净的了。”(真厉害,基本上把文中的原句给背了下来,我赞叹道)徐行说:“我看到的是一群海鸥送别老人的画面。只见一群海鸥落在地上,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邢子豪补充道:“我看到的是一群海鸥在空中翻飞鸣叫的场景,那一只只海鸥看上去都很悲伤,叫声也很凄厉。”……孩子们在不断地描述着、补充着,而那一幅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画面和海鸥挥泪痛送老人的画面也在我们面前变得渐渐清晰起来、生动起来。此时我也不失时机地总结道:“孩子们,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要学会给文本照相,要通过一遍一遍的读,让语言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让它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说到照相,我就要和同学们讨论一下了,如果我有两幅照片,拍的都是你的妈妈,其中一幅是你妈妈的全身照,一幅只是拍了你妈妈一双粗糙的手,说说哪一幅会冲击你的心灵?”所有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后者。我接着说:“对于摄影师来说,他们都很清楚,放大镜头可以让人们了解情况,但真正震撼人心的还是那一个个特写镜头啊!所以我们给文本照相,除了要照放大镜头。最重要的还要照出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特写镜头啊!但特写镜头并不像放大镜头那样一目了然,他们往往隐藏在语言文字的背后,我们只有用心去品味才能感受得到。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用你敏感的心灵触角去搜寻那一个个撼人心灵的特写镜头。老师提醒一下,这一次读一定要慢点,一个字、一个词,哪怕一个细微的标点都不要放过,同时要像刚才那样边读边想象,还有要特别注意那些给人感觉不一般的语言文字,说不定他的背后就藏着玄机。”孩子们按照我的要求又一次走进了文本,开始了他们的心灵发现之旅。此时的教室静得出奇,静得让人心动,就连平时最爱讲话的余波,也皱起了眉,抿起了嘴,眼光游走于字里行间。“是啊!好久没有享受过这么静的课堂了。”我不禁在心里感叹道。时间在流逝,我抬手看了看表,还有五分钟就下课了,我真不想打破这份静啊!但又不得不把孩子们从这份静谧中给拉回来。汇报是精彩的,这一次,孩子们看到了老人那褪了色的过时布衣、褪了色的蓝布包、褪了色的大塑料袋,也看到了他弯腰驼背的身躯以及某个冬天匆匆赶路的身影,还看到了老人那亲昵的表情、慈祥的目光,以及他小心地放饼干丁的一幕又一幕。孩子们还看到了一只海鸥向老人的遗像猛扑过去,那是独脚;一只海鸥在撕心裂肺地哭泣,那是老沙;还有那令人脱不了身的白色漩涡……
很可惜的是,还没有等学生汇报完毕,下课铃声就打响了。来到办公室,回想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觉得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但是心里又总是觉得有一种不普通的感觉,可又说不出来。算了,还是先记下来再说吧。晚上回到家,打开久搁于案头的于丹《庄子心得》,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只要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拥有空灵之境,让我们的眼睛敏锐起来,我们就能看到不经意处有很多极致的道理。”是啊!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什么样的眼睛,就决定着你有什么样的生活。对于做教师的我们来说,有什么样的眼睛,就决定有什么样的教育境界。对于我的这一群孩子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的一双眼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