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508

[ 孟宪法 文选 ]   

写作

◇ 孟宪法

  教师该不该写论文,评职称要不要有论文的问题,已是争论的老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把教育教学“论文”这个概念修改为教育教学“文章”。这样更有助于问题的讨论。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要求有一定的研究性、理论性,要有较为深刻的见解。这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难免望而生畏。的确,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必须有一定的“含金量”。而教育教学“文章”则是一个较为大众化的概念,多了一些温和色彩,这类文章不一定有多么深刻的理论,不一定有多么独特的见解,有一点教育的新观点,有一点教学的新经验,对于教材有一点质疑和思考,哪怕对一个微小的问题作了合理的阐发,写成了文章,有一点价值和意义,就很难得,就很可贵。只有先勤于写“小文章”,循序渐进,才能写出“大论文”。动辄要求写什么“大论文”,有急功近利色彩,是不切实际的。
  教育教学文章的写作,应是教师的必备素质。既然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也应是教师的必备素质。特别是教育教学文章的写作,能够促使教师思考,开阔视野,提高教研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教育教学文章的刊发,毕竟是教师教研能力的体现。鉴于此,教育教学文章作为职称评定的条件之一无可厚非,因为这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其实,即使不为评职称,教师也应该勤于笔耕。
  文章是否刊发,可视为文章质量高低的评判标准之一。当然,所刊发文章中也难免“假冒伪劣”,但只要把好关,让行家加以鉴别即可。如一些唯利是图的“论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拼凑抄袭,文字粗糙,内容大而空,自然没资格参与职评。而在有正规刊号且对外发行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大都是合格文章,因为报刊的对外发行必须依靠过硬的质量,因此不合格文章、“后门文章”可谓少之又少。

写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