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22

[ 辛玉文 文选 ]   

奉献爱播洒情

◇ 辛玉文

  “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翻开陈慧老师厚厚的荣誉册,用冰心这一富有哲理性的诗句来描述她再贴切不过了。
  “全国语文实验示范教师”“全国语文实验优课评比一等奖”,省“小语骨干教师”,市“小学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市“万人会课一等奖”,宿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宿迁市“学科教学领军人物”“宿迁市名教师”“宿迁市课题成果鉴定专家”……一连串的学科荣誉是陈慧多年教学实践留下的坚实脚印。“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青年教师”,市“自学成材女标兵”,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市、县“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县“优秀班主任”,省、市、县学科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等等,勾画出一个脚踏实地、孜孜以求、不断攀越的师表形象。
  
  是喜爱,让她坚守着三尺讲台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追求在于奉献,陈慧总是这样告诫自己。18岁那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她走上了三尺讲台,执着地在这两平方米的黑土地上耕耘着。一晃23年过去了,三尺讲台上留下了她奋斗的足迹,两平方米的黑土地上洒下了她辛勤的汗滴。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无悔的青春。面对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睛,她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她懂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过硬的教学本领。为此,她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老教师的课堂上,她常埋头笔记,课后还要细细揣摩、反复品味、虚心请教。大家也总乐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她。县校领导感到这是一棵好苗子,不断在她肩上压担子:搞教学实验,进行课题研究;执教公开课、研讨课;参加各种教学竞赛等。她从不叫苦,从不喊累。数不清多少个静谧的夜晚,她挑灯夜战钻研教法;记不得多少个节假日,她伏于案前,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为了上好一节课或设计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教案,她常常通宵达旦地冥思苦想,教案改了一遍又一遍。如今,走进她的课堂,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才叫“把学生看在眼里,装进心中”。和谐的氛围中师生真清涌动,或一起设疑思索,或共同探究建构,或低吟轻咏,或激情诵读……师生互动,清新自然,跌宕起伏,耐人寻味。2000年至今,陈慧先后40余次在全国、省、市、县组织的语文教学研讨会及送教下乡活动中上示范课、研讨课,深受听课领导及老师的好评,许多精彩的课例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是真爱,让她呵护着学生的心灵
  
  “我的所想所为,都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陈慧常说。她似乎习惯用“孩子”这个词来称呼她的学生,而且饱含着发自慈母肺腑的温情。作为育人者,她坚持“爱而后有教育”。为此她全身心地走近孩子,深入孩子,融进孩子。时时处处,都以老师加慈母的双重目光和心灵,关注着、呵护着、培养着她的“孩子们”。
  记得早在她任一轮实验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时候,她就是以这样的心态从早到晚“泡”在班里。课内与课外,教学与活动,陈慧总是和学生粘在一起,那四十几个孩子就是她的“宝”,她也是四十几个孩子心中的“神”,常常有孩子不由自主地对她喊出“妈妈”!其实,她就是一位优秀、称职的好妈妈!儿子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丈夫又在乡下工作,为此,她不得不常常一个人带着孩子奔走于学校、医院之间,何等辛酸!在家里,这一个是她的真爱,在班里,那一群同样是她的真爱。儿子在她的呵护下逐渐强壮起来,学生在她爱护中也逐渐成长起来。“亲其师,信其道”,她的教学情趣盎然,快乐轻松,加上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使她所带实验班的学生基本功扎实。思维活跃,知识面宽广,在历次各级各类教学质量调查中,成绩均名列前茅,所带的毕业班教学成绩总名列全县第一,班集体被评为县“红旗大队”,还有多名学生的作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呢!
  
  是痴爱,让她沉醉于研究领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陈慧深深懂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纸上谈兵”,必须脚踏实地,善于用学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多年来,她始终以科研为武器,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参与省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构建立体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综合效益》实验研究期间,她与广大实验教师一起探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教学模式,收集整理资料,总结实验成果。论文《教词语,练思维》《三年级仿写训练的几点做法》发表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继《教学研究报》上;《阅读教学立足于“读”》发表在《中小学教与学研究》杂志上;《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歌唱的》《读起来·读进去·读出来·读下去》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杂志;《阅读教学中的“动”与“静”》一文发表在《教师教育》杂志。2001年,主编教辅用书苏教版语文《学·做·玩》。针对当地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方法不当、效率低下的现状,她又申报了《小学中高年级研究性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省级重点课题并得以立项。由于课题实验规范、有创新、成果显著,如今已高标准通过省课题专家的结题验收。撰写的论文《小课堂·大社会》《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探微》《一节作文指导课带给我的思考》《让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飞扬》、《让阅读教学因生活而精彩》等十几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江苏教育》《小学语文研究》《新作文》《江苏教育报》《小学教学参考》等报刊。如今,她又进一步俯下身,从儿童的视角来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儿童文化背景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申报的课题《儿童文化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已经被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确立为立项课题,相信她一定会在这一课题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
  2002年8月,陈慧调入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为了搞好全县的语文教学及课改实验工作,她认真翻阅了大量有关课改方面的理论,学习课改实验区的经验;深入到教学第—线,和广大教师同学习、同备课、同上课,研究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并定期开展讲座,组织全县参与课改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组织优课教师送教下乡。在她的努力下,全县的小学语文课改顷利通过省课改验收小组的评估验收,实验中所采用的一些做法和所取得的成绩受到成尚荣等一行专家的高度洋价。
  
  是关爱,让她倾心于传接帮带
  
  “一花独放不为春”,陈慧老师总是这样想。多年来,她为培养青年教师也倾注了自己的一腔热情。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随堂听青年教师的实验课,和青年教师一起分析教材、设计教案、研究学生;布置青年教师写论文,和他们一起定题目、列提纲,字字斟酌修改;和青年教师一起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在她的指导下,有近20位青年教师在市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18位青年教师获市优质课教师称号,36位青年教师获县优课教师称号,10多位青年教师分别主持、承担省课题的实验研究任务。在她的指导下,“徒弟们”多次为全市上公开课,并送教下乡,论文不断见诸报刊……每当想到自己的成长进步,这些青年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提起陈慧对他们的影响与指导,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言语间总会流露出敬佩与感激之情。
  23年,是一段不短的人生里程。陈慧把^生中最美好、最璀璨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她深爱的教育事业,当鲜花和掌声扑面而来的时候,她总是动情地说:“我能取得这一点成绩,是因为有许多人在前面引着,在旁边扶着,在后面推着,我怎能辜负领导和老师的培养呢?”陈慧是谦虚的,但我们从她23年的事业历程中不难看出,是一曲“爱”之歌伴随着她一路跋涉前行,是一曲“爱”之歌伴随着她一步步实现追求与梦想。

奉献爱播洒情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