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74

[ 王巧根 文选 ]   

生活.阅读.写作

◇ 王巧根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对于社会阅历不深、认识问题能力尚有限的中学生来说,做学问、写文章确实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本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怕写作文,考试时往往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较好地完成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快速地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呢?我认为素材的积累和挖掘是关键。积累和挖掘素材是有方法和规律的。这方法和规律就是:
  
  一、融入自然,接触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它是大自然和社会的缩影。校园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依依垂柳,萋萋芳草,缤纷花朵,到处流溢着自然的优美;那一扇扇橱窗,一块块板报,定时播放的“校园之声”广播,同学之间的协作和友谊,师生之间的关心和真爱,到处充满着人文气息。校园并非封闭的真空,相反如今它的开放性与社会性越发明显。学校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在本县范围或到外地参观考察,清明节的扫墓或春游,去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帮助街道打扫卫生等,将学生从校园这个小社会引入到外界的大社会中去。
  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自然能给人以养料和灵气。打开窗户,融入自然,跨出大门,接触社会,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有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个人融入到生活过程中去,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悟,将自己难忘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体会与感受加以整理,就能收集到很多写作的素材。当然素材仅是写作的基础,对素材的深入发掘和反复提炼才能把生活素材变成写作素材,正如王愿坚所说:“你看到了许许多多生活形象,有了不少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它们有时静静地堆在你生活的仓库里;有时像开了锅的稀粥一样在心中翻滚,逼你思索,使你激动。然而,你还没有去写它,或者感觉到要写而又苦于没法写。这时,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你变得心明了、眼亮了,一下子看到了生活中蕴蓄着的内涵,看出了生活背后那深一层的道理,体验出了生活的哲理和生活中的诗。”学生有了丰厚的素材积累,写起作文自然快速精彩。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除了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外,广泛阅读,也能积累作文素材。但光凭手中的教材是很难积累写作素材的,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充实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还能开拓学生视野,更新学生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我们教师平时要以身作则,将自己所摘抄的精彩生动、富有哲理和启迪意义的材料或自己所写的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文章读给学生听,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此举颇能博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为了亲身体会阅读所带来的收获和喜悦,学生课外阅读书报杂志的热情很高,久而久之,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即使在学习任务繁重之时,想不读课外书也不行,于是整个班级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再推荐一些有益的书刊,如《新语文学习》《语文报》《读者》《青年博览》等,让学生订阅。有时还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文有联系的作品,供他们课外去阅读。如学习《范进中举》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整部作品。这样,日积月累,就积攒了丰富的资源,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三、课前五分钟的演讲不失为快速作文的有效手段
  
  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是有限的,众人的才智才是无穷的。如同一块土地,各人去种自己喜爱的花草,才会变成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么怎样弥补单个学生积累的不足呢?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学生演讲内容不限,可以谈名著名篇,或读自己喜爱的精彩片段,或聊自己所欣赏的人物形象,或议艺术方面的造诣;也可以谈生活、学习中的花絮和感悟等。为了演讲时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学生都努力搜索记忆中的材料并进行精加工,精心选择材料、精心组织语言,用最精彩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很多学生的演讲生动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既能“互通有无”,又能训练学生快速思维表达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回味家庭生活,捕捉日常生活的闪光点
  
  家是明媚的阳光,能驱散心中的阴霾;家是亲情的港湾,能给人以甜蜜和温馨。学生或许有“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之感,或许因学习的紧张和繁忙,没能好好地体验和感受,但离家一段时间后,那种无法割舍的亲情会时刻萦绕着他们。当他们遭遇挫折、碰到烦恼、心情郁闷时,家成了化解这一切之溶剂,能给他们莫大的鼓励、信心和希望。许多住校生以前总认为父母的叮咛是唠叨,不理解父母的关爱和好意。一旦离开父母和家庭,他们才感受到了家的千样好、父母的万般爱,就连父母往日的唠叨都变得亲切了。当他们因进步或取得较大成绩而快乐时,家长又会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即使不幸的家庭也并非是绝望的黑夜和冷酷的严冬,社会这个大家庭也会给你送来缕缕温馨。如此种种,都会流露出学生的真情实感。追求真善美是语文教学主旋律,回味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要学生理解亲情,懂得关爱,去发现真善美,进而去追求真善美。若在写作中碰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就不会担心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生活.阅读.写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