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57

  

关于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 姚 瑶

  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而课堂中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精彩评价语言,实则是教师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当然,我们也经常发现教师评价语言缺失的现象。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常见的评价失当现象
  
  现象之一:无言以对
  课堂中,有时教师面对学生的发言,不假思索,无所用心,或以含糊不清的“哦”“嗯”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发言,或无目的地讲“你说”“你说”,漠视学生的学习表现。如一次去学校视导时,昕到一节内容为《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习作课,其中一个交流反馈的环节,一位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
  生1:妈妈,感谢您这十多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以前,女儿不理解你,太任性,总是惹你生气,女儿总想找机会向你道歉,却总说不出口。妈妈,你能原谅我吗?
  师:嗯。说得很好。谁再来说?
  生2:妈妈,是您陪伴我健康成长,是您用心血教育了我。每当我放学回到家,第一眼看到的是您那关切的眼神和热气腾腾的饭菜;每当我最无助和灰心的时候,是您鼓励我,让我有了信心……妈妈,我爱您!
  师:好。你真了不起,谁还想说?
  生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母爱就是您手中的线啊!
  师:说得太棒了。
  整个过程,一连请了五六个学生站起来说,面对学生出自肺腑的真情告白,老师无言以对,都以几个简单的单一的评价来回应。我在想,此时的教师,有没有在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还是他真的就无言以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孩子们希望得到你发自内心的肯定,但是廉价的表扬缺乏针对性,不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潜能。
  
  现象之二:缺乏原则
  尊重学生感悟,不等于连错误都不敢否定,不能违背社会的主导价值,应合情合理。
  一师执教口语交际《为家乡特产做广告》,在这节课上学生各出奇招,其中一名学生的广告别出心裁:“买一斤送十斤。”顿时拥护者众多。
  师(高兴地):这位同学真聪明,还懂得通过赠送搞促销呢!
  有了老师肯定的先例后,学生争相模仿。
  生:买一箱藕粉圆送十箱……
  生:现在买西瓜还可以“买一送百”……
  其实,稍有点生意头脑,或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做是会亏本的。可教师为了表面的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忽视了学生脱离实际的错误,没有及时地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结果学生接下来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
  
  现象之三:缺乏智慧
  一师在执教《台湾的蝴蝶谷》时,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引读课文:“有的山谷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扬。”读完了,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眼前都出现了怎样的美景。“我仿佛看到了好多美丽的蝴蝶。”“我感觉有蝴蝶在我的身边跳舞,有一只还飞到我肩上呢!”老师开心惊喜地一个个表扬,你真了不起!就在这时,一个孩子举手说:“老师,我怎么什么也没看到?”老师的脸唰一下红了,说:“你没有认真读书。”也许最后一个孩子,不是没有认真读书,而是还没有学会读书的方法,老师的这一句评价语,让这个敢说真话的孩子,真的就不会读书了。是不是可以智慧一点?可以这样说:“你很诚实,老师读第一遍的时候也和你一样,什么都没有看到,后来我一边读,一边想,甚至把自己当成蝴蝶,这样我就看到许多美景了。”相信如此智慧的处理,课堂上的尴尬,就会变成了精彩的细节。
  
  现象之四:缺乏引导
  镜头一:苏教版二年级《木兰从军》
  师:木兰见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为什么焦急呢?
  生:因为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太小。
  师:如果年老多病的父亲到了沙场会怎么样?
  生:会被敌人杀死。
  师:你是个孝顺孩子,弟弟为什么不能去?
  生:弟弟太小,还不能去打仗。
  师:不出征行不行?
  生:不行,官府会把他们抓去。
  整个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站在木兰的角度设想当时的情景,可当学生理解只是停留在为父、为弟,不得已而为之,只是站在小家的利益考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木兰的勇敢、爱国精神在这样的两难时凸显出来。否则跟着学生走,丢了文本要表达的东西。
  
  现象之五:缺乏针对性
  一位老师在执教《九寨沟》时,出现了这么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请找找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段落或句子?(生拿起笔边读边画)
  (一生读)师:你是最棒的!谁再读?
  (一生读)师:你的朗读无与伦比!
  (一生读)师:你比他读得好!
  这些评价语,对被表扬的学生来说肯定很得意,可仔细想来这些评价语,都是横向的比较,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常常为比不过人家感到郁闷、惭愧。如“你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很有自信!”“你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感谢你的发言,点燃了我们求异思维的火花!”相信纵向的比较更能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失当的原因归结
  
  造成语文课堂评价失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撇开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语言功底等有关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因素不说,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不外乎三个:
  1 缺乏真正的交流。教师虽然理论上、口头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课堂上仍过多地关注自己课前的“预设”,即“教”的过程,而忽视课堂中的生成——“学”的成效,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虽然也有课堂对话,但是骨子里仍然是“我讲你听”“我教你学”。
  2 误解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对“自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学生的自主就是“自能”“自会”,在课堂蹶虑重重,不敢点拨,不敢提问,不敢作任何讲解,甚至不敢作课堂组织纪律的调控,生怕占据学生的时间被认为是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担心别人说是“满堂灌”,是“牵”着学生走。
  3 曲解尊重感悟。“语文不是无情物”,课标中也指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尊重学生感悟”的内涵,以为“尊重感悟”就是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就是脱离文本空谈感受。于是面对学生的一些明显值得商榷的感受,也不敢提出批评和指正意见,怕戴了“棒杀”的高帽。
  总之,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课堂上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课堂评价语言的品位和水准,关注课堂评价细节,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位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于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