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500

  

评价,要尊重儿童独特的体验

◇ 夏 秀

  案例:二年级上册16课《孔繁森》
  (课文第三自然段学完后)
  师:小朋友,现在谁愿意再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这位学生把“一天夜里”“悄悄地”读得很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一天夜里”夜深人静,就要读轻些,“悄悄地来到医院”是说孔繁森不愿惊动他人,所以要轻轻地读。
  师:这是你对文章的理解,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课文。谁还想读?
  (另一位学生把“一天夜里”“悄悄地”读得又短又重)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一天夜里”说明孔繁森白天工作很忙,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同时,“夜里”和“悄悄地”又说明孔繁森不愿惊动他人。才选择这样的时间悄悄地来,这里重读的目的在于强调。
  师:你也读懂了课文,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生:(迫不急待)老师,我这样读,“一天夜里”“悄悄地”读得很轻。“请求”“再三恳求”、“勉强”重读,因为孔繁森在夜里悄悄地去医院。是说他不愿惊动别人,“请求”“再三恳求”是因为孔繁森要资助三个孤儿上学,不得不“请求”“再三恳求”医生让他献血。因为孔繁森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不能献血,是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同意,所以这三个词要重读。
  师:小朋友们,同样的一段话,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就能读出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体验。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评价要多元化,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发展。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生命个体来看待,尊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以标准化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务实基础。对这点,我认为课堂上不能有专制色彩,更不能以我们心中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在本课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教师做一个全神贯注的聆听者,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老师的认可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帮他们扬起希望的风帆。

评价,要尊重儿童独特的体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