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84

[ 吕跃娟 文选 ]   

初中语文创新教育浅见

◇ 吕跃娟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民主性
  
  民主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教育管理学研究表明,民主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果也明显。学生感到宽松、融洽、快乐,没有压抑和强制,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和发表见解,充满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再想想…‘要不要换一个角度考虑”“请先坐下思考一下”等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应立即否定,可先让他坐下,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请大家讨论,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后进生、学困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良性反馈,使他们拥有成功体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如果没有教学民主,独断专行,学生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就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个人聪明才智与激情都被压制,最终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二、注重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得“活”,才能教得生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认真研究,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新的体味,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新鲜感、进取心、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更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寻找最佳教学手段。如教《晏子使楚》,可让学生扮演晏子、楚王等,以课本剧的形式再现晏子使楚的一个故事。通过表演,让学生体验、把握和感受,展示晏子足智多谋、机智善辩的外交家才能。这种体验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激情中,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当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之后,教师可及时地引导他们把感受表达出来,并展开讨论,开阔思路,加深理解。
  
  三、鼓励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重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还能够是什么样”,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完成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观点,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限制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的问题、亮出的观点,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要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以弘扬这种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收集材料,通过观察、对比、评判等手段,自主地进行探究。在教学中,可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展开讨论,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写作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创造性思维有很多特性,变通是关键。在作文教学中,可着重启发思路,引导学生展开“换位思维”,经常进行“一题多做”“一人多面”“一事多评”等多角度的思维和写作训练。
  
  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开放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激发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尝试。因此,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不但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们在抓紧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评书、征文比赛、诗文吟诵、影评、演讲、猜谜、诗配画等,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我们还组织学生文学社,指导他们进行童话、儿童诗创作,创办文学社报,供学生发表习作。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多样,重在参与,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注重创新教育,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阅读面广了,探究能力强了,分析角度新了,读写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初中语文创新教育浅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