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47

  

“以情动人”的作文教学

◇ 秦 霞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作文教学就是这门艺术的珠穆朗玛峰。这座教学艺术的雪峰,不但让学生望而生畏,也让教师倍感烦恼。时下。一些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总觉得没话可写,写出的作文也没有真情,写完后也不愿多看一眼,小学低中年级情况更为严重。那么如何才能攀登上作文教学这座雪峰呢?
  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心理、情感上下功夫,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情感,处处“以情动人”,让“情感”牵动学生,逐渐形成有益于作文教学的良性循环。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才能让学生爱好作文、擅长作文、欣赏作文。也就是说,作文前有想写的热情,作文时有表达的真情,作文后有欣赏的恋情。“情”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一旦情如泉涌,那么就会思如水流。学生写作文自然是“轻松+成功”,没有什么好烦忧的了。如何具体操作?我总结出了下面一套做法:
  
  一、作文前有想写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言,学生自个儿就爱写、乐写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1 积累。眼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要求普遍偏高,往往学生的作文根基还没有打扎实,教师便急于指导学生写长篇的文章。试想,小学生能不犯愁吗?能不害怕吗?鉴于此,我决定从小处人手,从最基本的词语开始训练学生,引导他们扎实积累。
  成语比赛。比赛最能激起小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因此也是老师乐此不疲的教学方法。我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在班里开展“成语比赛”。比赛谁一口气说出的成语多,通过成语擂台让学生在谈笑间积累了许多成语,也激起了学生课外收集、研究成语的兴趣,这为作文时能写出生动之句、精彩之篇打下必要的基础。
  描摹脸谱。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我发现学生对人物心理描写往往不够到位,刻画人物不够细腻,两人对话更是乏味,只会写甲说什么,乙说什么,至于人物的表情、心理,只字不提。为了让学生能准确生动写出人物的表情、心理,我设计了“描摹脸谱”的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喜、怒、哀、乐脸谱,让学生想象描写,“喜”怎么喜,“怒”怎么怒,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围绕一个喜字或怒字不断扩展,延伸一段乃至一篇。
  别小看这“脸谱”,它概括了常见的几种心理、表情,学生练多了、说多了,以后作文时自然也会写了,会细腻地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而不至于只会干巴巴地说他很高兴、很伤心等等。
  2 仿作。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美国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获得语言和学习社会道德行为方式的基本方法。人类知识、技能的获得无不是从模仿开始的,作文当然也不例外。“模仿”是学习写作的“踏脚石”,即便是名家的杰作,也会有模仿的痕迹。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便是模仿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而作。鲁迅的《狂人日记》里也有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影子。作家可以仿作,小学生为什么不能呢?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四年级学生,作文既需要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还要注意遣词造句等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再加上合理的想象,那是何等的难度。怎能不令他们犯愁?面对这么“高难度”的学问,兴趣又从何而来?但如果让学生凭借阅读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仿作,让他们在模仿和想象的基础上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就并非难事。学生用不着冥思苦想,习作的负担明显减轻。
  实践证明,小学生需要模仿,也善于模仿。对模仿写作这类活动乐于参加并且特别感兴趣。学生在大量阅读活动之后萌发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为顺利完成习作任务及时提供了心理需求。因此,从仿到作沟通了读和写的联系,读写结合,读中学写,在模仿中又有自己的创造,在创造中又有模仿的痕迹。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有利于学会写作方法和提高写作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这实在不失为引导学生写作入门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作文时有表达的真情
  
  文章的灵魂在于真情。一篇文章是否抒发了真情,是评价作文好坏的关键。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因倾注了作者的一片真情才如此受人喜爱。叶圣陶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写作是情感的释放,应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惟有“情动于衷”,方能“形之于言”。有了情,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里涌动起喜怒哀乐的情愫。有了情即使不刻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迷人的魅力。
  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会把自己的切身感受自然地融化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启发学生选自己的亲身经历,特别是有所感悟,甚至被深深感动、深深震撼的事来写。如令人驻足的一道风景,让人感动的一个镜头,久久荡漾心头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明白:作文其实就是再现生活,抒发真情。
  如教学命题作文《愿望》时,如果老师直截了当地问学生:“你们的愿望是什么?”他们十有八九会说当一名科学家。这多半是虚伪的迎合,作文中必然充满令人生厌的空话。我们反其道,不妨问学生:“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掏出学生们的心里话,再选择学生们喜爱的圣诞老人作为他们的倾诉对象。如此,孩子们的愿望就写得有血有肉了,有真情实感了。记得那次的作文,学生们的愿望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走进了孩子的真实世界:“……爸爸妈妈总是拿我当小孩,家里决定事情从不与我商量……”“妈妈又和奶奶吵架了,我多希望她们能和睦相处啊!可我该怎么做呢?”“我想要一个关心我,能保护我的哥哥”……
  
  三、作文后有欣赏的恋情
  
  1 提高分数法。分数,是学生感知教师对他作文评价的直接标准。以往教师给学生作文打分时总是那么“吝啬”,中等作文八十几分,非常出色的也不过九十来分,差一点的作文本打开一看准是“惨不忍睹”。时间一久,学生也就丧失了作文积极性,不再努力,不再期盼了。
  现在我一改惯例,学生作文只要语句通顺,标点正确,再有一两个亮点,我就给九十几分;如果谋篇布局不错,内容有新意,又没有大的疏忽,那么我甚至会打一百。施行后,学生很快就开始向那炫目的高分奋发了。
  2 激情朗读攀登法。(1)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作文。学生写完作文,并作一定修改之后,我常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朗读水平好的,让他们自己读,也可以由老师代读,要读得好,有感情,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居然也可以这么声情并茂、有声有色,也可以这么吸引大家,抓住其他同学的心,那么他怎么还会不深爱自己的作文,他的作文自信、作文兴趣怎么可能还会不提高呢?
  (2)选读“精彩单元”。在评议过程中,我还常常这样要求学生:请把你认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单元读给大家听。所谓“精彩单元”,可以是精彩的几句,一段,甚至一篇。这样,今天一句,明天一段……久而久之,学生的得意之作越来越多,妙词佳句也会渐渐遍布全文了。
  3 录音故事法。录音故事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写的故事录音,制成故事磁带,在全班隆重推出,甚至可以在全年级各班“巡回播出”,这无疑对学生是充满诱惑的。于是他们在作文时加倍努力,作文后不断自我欣赏,自我“雕琢”,也是可以想象的事了。
  总之,我会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是值得欣赏的美文,是别人的楷模,是老师喜欢的佳作,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作文充满了自信,充满了感情。这样,他们每一次打开自己的作文本,就会对所写的每一篇作文都有再欣赏一次,再回味一次的冲动。试想,对自己的作文有着如此浓厚情感的人,在写作时怎么会不全力以赴呢?
  学生作文的兴趣和能力是要精心培养的,是要耐心挖掘的,写作前的准备、写作时的蕴酿、写作后的评价等所有环节,都要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只有这样,作文才会在学生心目中开出最灿烂的花,结出最甜蜜的果,而作文教学这座珠穆朗玛峰自然也就会被我们踩在脚下!

“以情动人”的作文教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