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掌握页下注释,思考课后“探究·练习”中的问题。
2. 三个回形针,一张卡通纸。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把它剪掉一个,还有几个角?如果再剪去一个呢?由此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种事物,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就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将从中获得启示。
二、 介绍议论文有关常识
【屏幕】
议论文,就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
论点就是作者要阐明的主要观点和主张。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道理和事实。
论证是运用道理、事实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和过程。
三、 整体感知
1.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 作者是怎样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中心论题的?(2) 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哪些?(3) 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在哪里?
2.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小结明确:
第一题:作者用一道图形智力题的四个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来引出中心论题。
从材料中提出问题,这是议论文常用的开头方法。这样开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
作者用“然而……那么……”的句式,很自然地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问题。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层次清楚。
第二题: ① 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②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素材”是指未加工过的材料,说明光凭知识并不就能拥有创造性,第二个要素才是发挥创造力的关键。约翰·古登贝克和罗兰·布歇内尔这两个人的发明都是首先有了探求新事物的意识,然后活用知识,进行尝试而获得成功的。
第三题:区别: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自信;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不自信。
正反对比,非常鲜明。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坚信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四、 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生自主朗读、分组讨论交流,老师小结明确:这是作者从材料中提炼出的一个观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就是创造性思维。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当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停止不前。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2. 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学生朗读,分组讨论、交流,老师小结明确:“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代“新的创意”。
3. 课文列举约翰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发明交互电子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小结明确:用事实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 有人认为创造力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同意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老师小结明确:不同意,任何人都可以富有创造力。(1) 伟大人物有创造力,一般人也有创造力。如鲁班发明锯子、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幼儿园的小朋友创作的一幅画等等。(2) 伟大人物也是从一般人开始的。伽利略发现钟摆的规律时还是一个学生,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原先只是一个学徒,富尔顿刚发明出来的轮船被人家认为是一个“蠢物”等等。
作者用典型的创造型明星的事例加以论证,说明他们“非凡的灵感”,往往由于“关注极其普通甚至是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成。
5. 结合生活实践,以“若是在外迷路了,你将怎么办?”为问题,谈谈解决的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明确:允许各种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6. 学了本文后,你觉得怎样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小结明确: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五、 创新火花
在实践中探索回形针的用途。
材料:三个回形针,一张卡通纸
学生实践交流,老师小结:回形针的用途:夹纸、作牙签、夹头发、固定花朵、蘸了墨水写字、扎孔、作书签、当拉链坠、作挖耳勺、作耳坠、作拉链环、当钥匙扣等。
六、 拓展延伸
请以“1+1=1”为题展开联想说话,看谁想得又快又合理。
示例:
一点牺牲精神+一点主人翁意识=一个民族的腾飞
一点冲动+一点不成熟=一个不小的错误
1. 分组讨论,互相发言。
2. 学生交流,老师小结。
【板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寻找第二种答案→创造性思维→积累知识→持之以恒(自信)→富有创造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官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