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69

[ 陆志琴 文选 ]   

习作个性化的实践与思考

◇ 陆志琴

  这是我们班邓一帆同学写的《垃圾之舞》中的片段:
  ……各色的塑料袋也是这场舞剧的主角,它们凭借自己轻盈的身体欢快地在空中翩翩起舞,不由使人想起“群魔乱舞”这个词语。它们时而打几个旋儿翻几个跟头,时而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180度的旋转扑向大地。随着风势,垃圾时而聚,时而散。时而起,时而落。
  读完这个片段您是否感觉这是一个“语言”很有个性的孩子?这个孩子作文一向短小精悍、用语麻利。这样的作文不可能是模仿之作。读者也许不相信,一年前,这个孩子还很怕写作文。为什么在一年中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是因为本学年,我在班级进行了“高年级习作个性化”的实践与研究。
  
  给“时空”,储备习作能量
  
  作文,是心灵的表露,只有内心有了独特体验后,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当我们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空,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孩子们才有可能回报给我们一篇篇精彩而又充满个性的文章。
  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过去我们习惯规定作文在两节课的时间内完成,而事实上,短促而紧迫的写作时间根本无法让学生思想的野马自由驰骋,哪来个性文章呢?《莫泊桑拜师》一文中福楼拜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即便是我们天天见面的马车,不通过仔细观察也无法写出它们的“个性”。我们的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不再次给他们机会走进生活能行吗?如写《我的妈妈》时,我提前两周布置了作文题目,让孩子们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观察了解自己的母亲,于是许多鲜有的事例被发掘出来,个性作文诞生了。
  由此可见,只有当学生拥有充裕的时间去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及组织语言,紧张的写作才会变得轻松,才有可能妙笔生花。
  
  给“自由”,释放习作情感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学生对于生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验,有时激动,有时快乐,有时惆怅,有时感伤……如果给了学生表达的自由,他们就能把自己的这种认识体验真实自由地表现出来,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内容、构思和个性语言,形成有个性的作文。
  写作内容自由。要想让学生自由表达甚至有创意地表达,就要让学生有足够大的选择余地。限制太死,选材太窄,学生缺乏生活积淀,自然就不想写、不愿写,也就写不出有个性的作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感情的人,对生活有自己的认识,有独特的体验。
  表现形式自由。在习作的表现形式上,也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摆脱程式化束缚,力求构思的“与众不同”,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的活生生个体去选择最能抒发内心独特感受的形式习作。如布置学生在描写春天景色作文时,允许学生可以采用记叙文形式,采用诗歌形式,甚至采用快板形式,既可以情感激荡,也可以含而不露,还可以夹叙夹议,这样才能展示出一篇篇个性十足的习作。
  
  给“方法”,打磨习作个性
  
  个性并不全靠“顺其自然”而成,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教者的巧妙熏陶。
  在平时的阅读中,当我们读到精彩片断的时候,可以摘录或复印下来,积累素材。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典型片断,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对“独特的表达”有所认识,从而感受个性作文之美。
  教师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朗读美文或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美文。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适时从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拨,使学生学习到写作的方法,还可以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寻找美文,共用赏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将小学生的“说”同“写”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个性语言的发展。
  让孩子们悄悄地速记同学在运动会、教室,或早晨见面时、十分钟休息时所说的话,然后读给大家听,就好像念一篇散文、一段会话或一部小小的儿童剧,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新鲜和有趣。
  让孩子们悄悄记录下平时叫喊的话、自言自语的话,把这些语言以短诗的形式记录下,然后读给同学听,如同读一首儿童生活诗。
  
  给“舞台”,展示个性习作
  
  有限的课内阅读必然造成作文语言贫乏。于是我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同时,还阅读新鲜活泼的时事报道,从中吸收营养,积累材料,开拓思路。同时在班内设置“好句好词共享,好文好书同赏”的读书角,要求孩子们将平时自己阅读的好书好段复印张贴在“读书角”,和大家共同享受。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教师适时的鼓励会使孩子们积极地塑造自我,张扬个性。因此,我十分注重鼓励,采用多种形式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的作文,在墙报上开辟习作园地,学生想写就写,想评就评,想贴就贴;在班上建立“诗友会”和“小作家组”,相互交流,相互提高;鼓励学生多投稿;多参与各类作文竞赛……
  作文应该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天性的展示、情感的宣泄,是最富个体创新性的作业,也是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有利于唤醒沉睡的习作潜能,流淌灵性的生命欢歌!

习作个性化的实践与思考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