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73

[ 吴雪峰 文选 ]   

课堂要有学生情感畅流

◇ 吴雪峰

  一、故事背景
  
  我们学校正面临着老校区搬迁、新校区建设,按照城市建设规划,老校区地址全部建设商品房。商家争时间,抢速度,在新老校区同时开工,到今年秋季开学,我们就要全部搬进新校区。对于本届毕业生来说,他们感到很幸运,因为他们在老校区读完了整整六年书。而今天又和我共同上《明天我们毕业》这一课,孩子们激动不已,感慨万千。那一刻,课堂沸腾了,他们争相倾诉离别的情感。
  
  二、教学情景
  
  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明天我们毕业》一文中“眷恋母校”这部分内容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六年的学习生活,你想对母校说什么?
  学生慷慨陈词,直抒胸臆:
  生1:陪伴我六年的母校啊!不久,就要离开您的怀抱,但我的心不会离开,我的心永远在您的怀抱!离开您后,我会骄傲地告诉所有的人:我是您的孩子!
  这时我发现坐在靠窗口的一位同学,直盯着窗外,一脸伤感的样子……我悄悄地走近他,抚着他的肩膀
  师:双语学校的骄子,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2:老师,母校搬迁了,我们再也见不到母校了,要是别人问我们的母校在哪里,我们该怎么说呢?
  很显然,孩子身处与机声隆隆的工地只有一墙之隔的校园里,已经预感到母校将不复存在了。孩子一脸认真的样子,他盯着我的眼睛,逼得我不容回避。内心激动的我,只想流泪,望着孩子,我强忍着
  师:孩子们,你们就说:我们的母校已经进了我们的心灵。进入了我们的生命体。
  此时我看到有些孩子脸上已经挂着两行热泪,一时所有孩子默默无语……我没有再点名发言,因为现在“此时无声胜有声”。我默默静待爆发……
  生3:母校啊母校,再有一两个月,就再也看不到您的容颜,再也看不到我们亲手为您栽下的翠竹,我要在毕业之前,录下您的姿容,把您永远珍藏在我的电脑中,在我想要和您见面时,您就会随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生4:新校区也是我们的母校,我们就说母校已经旧貌换新颜。
  生5:以后我一看到这里,都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虔诚地祈祷,我的慈母——双语小学!您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我们永远爱着您!
  生6:母校已经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镌刻在我人生的历程中。如今虽然亲爱的母校搬离了我熟悉的旧址,令我满怀眷恋和失落,然而一想到桃李满天下的母校找到了新的归宿,我的学弟学妹们又有了现代化的设施完善的新校园,我又情不自禁地为母校的旧貌换新颜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三、教学感悟
  
  “在知识的活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苏霍姆林斯基语)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如何酿就课堂温情,让学生的情感溢于言表,上述案例给了我这样的启示:
  用情景孕育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地营造真实的教学情景,尽可能地设身处地从实际情况考虑,寻找机会酝酿课堂真情,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还要让学生形成稳定的心境。在本案例中教者用真情呼唤真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感染性,情感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通过心灵的沟通可以传达给别人,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人置身于某一种情感中,总会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情感所感染,从而产生和这种情感相一致的情感。语文学习要“披文入情”,“披文入情”需要教师深入文本,产生真情,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激发学生与文体交流的感情,产生情感共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都是发声于情,寓意于情,融理于情,教师用自己心底最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对文本情感最真切的体验,这样的情感才是内化,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一生的。案例中这些纯真的孩子在这特殊的时刻里,共同怀着对母校的热爱,倾吐了自己对母校的真情,许下了对母校的祝福。互相被感染着,留住了真,留住了美,留住了情。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对母校的爱、对母校的眷恋永远烙在记忆中。

课堂要有学生情感畅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