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64

[ 周艳虹 文选 ]   

从《青蛙看海》说起

◇ 周艳虹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到大海,苍鹰告诉他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青蛙因为自己无法到山顶而感到失望,这时,一只松鼠鼓励它,并带领它一级一级地往山顶跳,从而实现了青蛙看海的愿望。文章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告诉人们只要肯努力攀登,就一定会成功。
  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文中的两个角色引发了我的思考,即苍鹰与松鼠。在面对着高山时,青蛙吸了一口凉气,认为自己“没有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善跑的长腿”这些外在因素,肯定上不去。苍鹰面对这种态度,显然也比较客观冷静,承认山之高,路之险,觉得青蛙这么小的个头是上不去的。但是,它也没有越俎代庖,背着青蛙飞上去。它认为,如果想要看到大海,必须得自己登上山顶。如果以教师的类型来分,它应该属于严而不怠教师一类,给了学生提示,但要想知道答案,必须得自己去动手解决。然而,这种方法对于资质比较优越的小鸟或是梅花鹿之类也许比较适用,因为,他们先天性的条件优越,他们对于登山充满了自信,也较能轻易达到这个目标。可是,对于先天条件不如他们的青蛙,它想要登山,必须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和畏难的情绪。否则,它每天只能“望山兴叹”,而永远也看不到大海。
  松鼠则不然,它在一旁已经对青蛙观察许久,了解到青蛙看海的强烈愿望,却因为自卑而举步不前。因此,对青蛙它并没有要求他一下子到达山顶,也没有夸大说你肯定会到达山顶,它只是让青蛙先跳一级石阶试试。青蛙成功地跳上了一级台阶,它让青蛙又跳了一级,青蛙又跳了上去。针对这种情况,松鼠得出结论,对青蛙说:“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这句话无形中就给了青蛙无限的力量。松鼠式的教育对青蛙这一类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它属于循循善诱教师一类。在青蛙体验成功的时候,松鼠给了它及时的肯定,从而使青蛙看到了希望,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此外,这句话还暗示青蛙,如果你能够跳一级,当你拥有了足够的信心与恒心,你就可以跳成千上万级,最终到达山顶。在登山的路途上,松鼠一直陪伴着青蛙,“累了休息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山顶。我们可以想象出,松鼠在给了青蛙信心和力量后,并没有听之任之,而是一直与青蛙共同努力,及时给予青蛙帮助。或是物质上的,或是精神上的,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就登上了山顶。
  “不知不觉”这个词用得太好了!面对这么高的山,我们可以肯定,青蛙要想登上山顶,必然会面临着许多艰难险阻,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精神上和体力上的考验,可是,松鼠却能让它在“不知不觉”间就到达了山顶,这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手段真令所有为人师者慨叹,而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的最高境界吗?
  写到这里,我想到自己,面对着像青蛙这一类资质较差的学生时,我往往扮演着“老鹰”的角色,从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他们可能达不到某一高度,从而对他们选择了放弃教育,还美其名日“因材施教”。
  小龙入学了,像所有小朋友一样,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可是没几天,他的“与众不同”便一一显露出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手脚总忙个不停,吐字不清楚,说每句话都显得那么吃劲,记东西比其他小朋友慢。一开始,我还是挺用心地教他,可是,教来教去,他总是回到原地打转转。我有些气馁,我想到了放弃,可内心深处却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不能放弃,一旦我把他丢在那儿不管,他永远也不会长进,会耽误他一辈子的!”
  是啊,松鼠何尝没有想过青蛙的难处,但是他对青蛙充满信心,也对自己的教育充满信心。他没有像苍鹰一样高高在上,展翅就带领其它小动物飞走了,把青蛙留在了原地。而是蹲下身来,与青蛙结伴而行,亲眼目睹青蛙的成功与失败,切身体会青蛙的喜怒与哀乐,因此,他的教育成功了!他让先天条件较差的青蛙在“不知不觉”间也同样到达了山顶。松鼠的教育让我认识到,面对小龙这一类的学生,我们不能也没有权利选择放弃,充分相信他们,蹲下身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帮助,他们也会像资质优秀的学生一样出色。

从《青蛙看海》说起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