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439

[ 周爱玲 文选 ]   

展翅,飞向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 周爱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但是仅仅依赖于课本阅读显然是不够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这告诉我们,学校的教育生活中需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弥补课本阅读内容的不足,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何根据小学生特点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享受到课外阅读的快乐,进而形成—定的自能阅读能力,为养成终身阅读的品质奠基呢?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书香满园”活动,我借助这—平台,利用每周四下午两节读书课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从以下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分层促阅读
  
  第一课采用分层阅读法,让学生自由阅读。所谓分层阅读,就是将学生按不同层次进行分组阅读。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课外阅读的兴趣、能力等也就参差不齐。基于此,我将全班54位学生分成3大组。第一组由课外阅读兴趣浓厚且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组成。学生自愿报名与老师推荐相结合。参加这个组的学生阅读的质和量要高些。阅读能力较好的为第二组,其余是第三组,对这部分同学的阅读要求适当低些。不同阅读组,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如在阅读量方面:第一组每人每天一千五百字,第二组一千字,第三组五百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逐步增加阅读的量。根据学生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个性品质,以学生自愿结合为主,我又将三大组分成多个小小组。如女同学内心世界比较丰富,爱读笔法细腻的读物;有些男同学爱读漫画、个人传记及战争题材的读物:有些学生爱读信息及时、内容新颖的报纸、期刊……我还鼓励他们给小组取一个有趣的名字,有的小组取名“新芽”,意指蓬勃的生机;有的小组取名“小草”,寓意顽强的生命力……每两周小小组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这种交流,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当学生讲述着他们所阅读的书籍,分享着阅读的收获,总是特别兴奋。孩子们非常珍视,把“讲述”看做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财富,而同这些财富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他们阅读、创造和语文素养的积淀。
  
  二、活动促阅读
  
  第二课举行课外阅读“七彩乐园”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所谓课外阅读“七彩乐园”,就是通过各种兴趣盎然的活动,让课外阅读充满情趣和理趣,从而永葆课外阅读的新鲜和魅力。
  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如说出所喜欢的作品及主要人物形象;说出所喜欢的外国儿童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网虫、电子邮件具体指什么?比赛的形式多样化,有个人赛,也有阅读小组为单位的小组赛;有抢答题,有必答题,有选择题。
  举办各种“读讲活动”。我班多次举办了讲故事比赛,“追寻伟人的足迹”,“他(她)是我最崇拜的人”等主题活动;要求学生自选—句最有意义的名言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简要介绍这位名人的事迹。
  开展“我话佳节”的活动,掀起了学生课外阅读“重大节日”的热情。去年中秋节前,我提前布置活动主题:我话中秋节。学生搜集到了各种资料,有的是关于中秋节起源的,有的是关于中秋节闲情趣话的,有的是关于中秋节习俗的,有的是关于中秋诗词的,有的话题真的闻所未闻,充满了情趣。我们还接着让学生说说“我们眼中的中秋节”“我家的中秋节”等等口语交际话题。孩子们兴高采烈,滔滔不绝。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还培养了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课本剧串串烧”更为学生钟清。我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的一些内容表演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创造的能力。我班几位男生两次以《三国演义》为题材在班上进行精彩的“课本剧串串烧”表演,夺星队的《诸葛亮七擒孟获》,足智多谋队的《诸葛亮智取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超人特攻队的《关云长过关斩将》,猛虎队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其中《诸葛亮草船借箭》表演极为出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他儿子欣赏了表演后迷上了《三国演义》,书已读到《诸葛亮空城对敌》,并且也想表演一段,有空就比划、琢磨呢!
  男同学演“三国”后,女同学也不甘示弱。她们共同表演了《灰姑娘》,并且还找来了一些花、帽子等做道具,表演也赢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她们对课外阅读活动课很感兴趣,还偷偷告诉我,她们这几天正在钻研《白雪公主》,她们很喜欢里面的七个小矮人。
  课外阅读剧本表演为学生开创了一个新的学习天地,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实现了德育、美育、智育的整合,培养了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是激发了许多学生读课外书的热情。
  
  三、练写促阅读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在课外阅读中开展—些小练笔,让学生在练笔之中遇到一点“困难”、续写一点“空白”、引导模仿创作等等,一定能促发学生到课外的书籍中寻求一些写作方法或者表达技巧,学以致用,从而提升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效能性。
  如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后,我进行这样几个有关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小练笔:
  1 做名片。选择一个人物,为他设计一张名片。如学生为张飞设计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名片。相貌不佳,为人不假,遇敌不怕,争功不傻;真心护主,勇敢杀敌;喜舞长矛、喜喝美酒、喜说直话。
  2 学语言。(1)三国成语比赛。(2)三国歇后语互接。
  3 写点评。选一两个主要人物,写50字左右评语,写好后在班上交流。
  4 学创作。“走进《三国》”、“大话《水浒》”。
  语文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犹如鸟的双翼,缺一不可。让我们不断探索,让学生展开“翅膀”,飞向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日渐丰满语文素养的“羽翼”。

展翅,飞向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目录